广西桂林市张家村傩舞遗存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9-16 18:18:02 来源:网友投稿

孙亮 邓双双

[摘 要]桂林的傩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桂林市张家村是桂林傩舞文化的传承地之一,坐落在秀美的桃花江畔秀峰区甲山乡。在节庆或一些民俗活动期间,当地村民会举行相关傩舞的文化活动。对张家村进行实地考察,对傩舞遗存现状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傩舞未来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张家村;
傩舞;
遗存;
现状

张家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甲山乡,地理位置临近桂林市著名景点芦笛岩,与庙门前村、合家村共称为“芦笛三村”,具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在秀峰区委、政府及甲山街道的大力支持推动下,该片区将生态旅游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打造出独具乡村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傩是当地著名的文化特色,自建村以来,傩舞文化世代相传,村民精心維护,打造特色乡村。依托傩文化,张家村新建了傩文化展示馆、傩舞广场等,积极开展关于傩文化的体验活动,进一步推动傩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傩舞的文化功能

傩舞是一种面具舞,在进行祭祀活动或者自娱表演时,表演者需戴着用木头制作的面具。这些面具的表情形色各异,有的凸显怒张、凶悍之形,有的眼神空洞、面目狰狞,人们认为其可以震慑恶鬼,可以与神沟通,传神旨意,具有祈福保佑、驱鬼逐疫的作用。1在古代,傩舞是一种祭祀之舞,是在进行大傩仪式时表演的,其作用是驱鬼祈神,以求得愿望实现,生活平静安宁。人们因此会迷信傩、崇尚傩,相信傩能够向神灵祈祷保佑自己。傩舞是人类发展的产物,也由人为其载体,经过许多舞蹈艺人和舞蹈工作者的研究整理与挖掘,傩舞艺术慢慢走进专业院校,得以进一步传播和普及。现代的傩舞多以表演性、自娱性的形式展示,向世人展现其历史文化精髓。

(一)祭祀娱神之寓

傩舞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不同时期的傩舞,文化功能有不同层面的寓意。在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人们希望通过祭祀神灵、对神崇拜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生活上的顺遂。当今社会仍有不少的民间祭祀活动,人们在祭祀过程中坚持敬神尊神的信念,这些活动都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遗存,后人选择继承与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傩舞祭祀讲究流程,面具多样,过程充满神秘感,以此来祈福保佑平安吉祥。

(二)生活娱人之意

当代情境下的傩舞,多以表演形式展现。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世界认识越来越深,对一些自然现象能够做出科学的解释,对天地神灵崇拜和依赖的感情越来越淡薄,一些节日中的祭祀礼仪也逐渐减少和简单化。再到后来,一些重大的节庆会把祭祀活动转变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神秘的祭祀活动慢慢向轻松娱人的状态过渡,娱神的舞蹈开始转向娱人的舞蹈再发展成表演性舞蹈。

张家村傩舞便是最好的例证,在保留传统的同时选择有效保护并对其继承与创新发展,由祭祀舞蹈向娱人舞蹈、表演性舞蹈转化。其他地方的祭祀活动也向表演性舞蹈发展,例如瑶族盘王节祭祀活动中表演的舞蹈、京族人民祈求海神保佑的“跳天灯”等,经过舞蹈艺人的挖掘研究与创新发展,形成表演性舞蹈展现在人们面前。由此可见,无论是宗教舞蹈还是祭祀舞蹈,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最终向表演性舞蹈的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二、傩舞的源、流、今

(一)源——历史演进

傩,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披兽皮戴兽形面具的狩猎活动,后演变成一种祭祀活动。在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对于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认为有神灵在控制着人们的生活,于是便产生祭祀天地鬼神的风俗,祭祀的舞蹈也就在这些祭祀的风俗中产生。1在夏商奴隶社会,人们认为“巫”是能与神沟通的人物,在一些祭祀活动中,巫要通过跳舞来娱神,有的还要戴着造型夸张的面具,通过一些肢体动作,增加祭祀活动的神秘感。经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巫舞在民间变成自娱的表演性舞蹈。傩舞是一种祭祀舞蹈,早在周代就有表现人类抗争精神的傩仪,发展至唐代,宫廷有“大傩之礼”,民间流传“驱傩”风俗。可见,傩舞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发展,并从宗教祭祀活动慢慢演进成民间流传的舞蹈艺术。到了清代,傩舞有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慢慢加深,对于天地鬼神不再那么迷信,傩舞祭祀也渐渐转向戏曲表演形式,戴着面具而舞,表现着不同的人物,变成了自娱性的舞蹈表演艺术。2

张家村自建村以来,傩舞一直随着张家村的发展而变化,从过去到现在,张家村各方面的建设愈加完善,各方面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傩舞在传承人与村民的保护下,保留一定原生态的同时也融入一些近现代的文化或思想。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张家村的傩舞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二)流——发展传承

桂林傩舞,也称“桂林跳神”。在桂林,有多个傩舞兴盛之地,除了秀峰区张家村,还有叠彩区大河乡、恭城观音乡、临桂四塘、灵川县潮田乡等地方的傩舞留存。桂林傩舞是当地民间艺术的明珠,早在2010年就入选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家村的傩舞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政策支持、经济水平、自然环境等。

首先是政策支持。傩舞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积极努力传承、传播和保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党和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张家村傩舞遗存得到较大程度的保护,老一辈对晚辈进行传习活动,使傩舞文化代代相传至今。

其次,经济水平对傩舞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张家村的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周边有芦笛岩、桃花江等著名景点,发展旅游业具有绝佳优势。张家村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乡村振兴与生态旅游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带动提高本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张家村还将傩舞文化作为该地区文化特色进行大力宣传,对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傩文化知识的普及,起到促进发展傩舞文化的作用,其方式主要有参观傩文化展示馆、观看傩舞表演、体验制作傩面具、体验学习傩舞等。

最后是自然环境对傩舞发展的影响。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方文化,与文化的兴起、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文化一般包括民居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戏剧文化等。张家村的村民居住状况属小聚居形式,村民的住所、服饰、饮食等方面没有什么差异,体现民族融合、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发展形势,为文化和经济的交流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便利,在此自然条件下,傩舞文化得到积极的传承与保护。

(三)今——现状分析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大多依附在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当中,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1张家村自建村以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傩舞文化在村里世代相传,自成体系。据悉,张家村保存的傩乐谱有36部114首,傩舞的面具有36种72相。在政府的支持下,张家村建立了傩文化展示馆,将有关傩文化的记载和傩面具留存在馆中,也利于保留和传承这项古老的艺术瑰宝。近年来,张家村对傩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意识进一步提高,在节庆日举办傩舞表演,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学习傩文化,跳傩舞,在节庆活动中,全村老少组织傩舞队,排练傩舞节目,进一步促进傩舞的發展与传承。除了在节庆日举办晚会表演,在政府和区委的支持鼓励下,还会举办傩舞比赛,将傩舞艺术发展成为完整的舞蹈作品,融入现代编排手法,推动傩舞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例如,2019年4月4日,张家村举办了一场傩舞邀请大赛,大赛中傩舞队众多,节目丰富多彩,比赛现场座无虚席,举办傩舞大赛促进了人们对傩舞文化的学习、认识及传播。

三、张家村的民俗活动

在民俗祭祀或传承学习中,张家村的村民会组织举办相关活动,在民俗祭祀中跳傩舞,向青少年传授傩舞文化,举办集体性的傩舞晚会。2019年11月17日,张家村举办感恩还愿民俗传承活动,全村张灯结彩,相聚傩舞广场,不少游客前来观看,整个晚会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笔者进行了实地参观与考察,记录了相关信息。

(一)还愿习俗

傩舞是一种祭祀舞蹈,也是一种自娱性的舞蹈,桂林傩舞也叫桂林跳神,在跳神活动中,要把36神72相一一表演,才能达到了却心愿的效果。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张家村紧跟时代步伐,跟党走,感党恩,举办感恩还愿民俗传承活动,将时代潮流与傩舞民俗紧密结合起来,将地方特色文化发扬光大,促进推动傩舞文化的传承。张家村举办的感恩还愿活动是一种还愿习俗,村民当天大宴宾客,举办傩舞表演,在表演前举行感恩还愿活动,三年内只要是生了儿子的村民,都拿出自家做的甜酒与年糕,供全村人或外来宾客享用,分食的人家兴高采烈、大方供食、热心服务、充满欢乐,此环节是桂林傩祭的主要内容之一,俗称“酬还三冬人丁大愿”2,具有还愿与分享添丁喜悦的寓意。天色渐晚,傩舞表演也有序地进行。当天的傩舞表演主要围绕“跳神”展开,将神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与鬼邪搏斗的气魄充分展现出来。傩舞讲述神话传说,讴歌英雄人物,例如当天节目中《贺鲁班神》讲述:“神是鲁班仙桥氏,鲁班架桥先架梁。先架二十四条红龙柱,后架二十四条好梁木。桥成了,桥成了,河架座好阳桥。读书之人桥上过,进京考上状元郎。种田之人桥上过,五谷丰登粮满仓。”《贺二郎神》唱道:“曲子名来二郎神,身穿黄袍倒扎裙。家住成都四川府,成都府县有名人。汤王七年天大旱,旱死禾苗绝种粮。二郎当街开米铺,一斗白米养万人。”

(二)传承学习

当天晚会的傩舞表演是村民举办感恩还愿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村民将精心准备的节目一一呈现,观众一饱眼福,纷纷称赞,作为村民及表演者,心中自然充满文化自信。表演环节不仅体现节目本身的自娱表演性,也体现传承精神、传播意义和文化价值。从节目的种类、数量、人员、设备、道具、服饰等可以看出,村民在筹备期间下了很大的功夫,细心排练傩舞,包括少儿表演的节目,排练过程也提高了孩子们对傩舞的认知,具有传承的意义。观众除了本村的村民,还有从外地赶来亲睹的宾客、学者、记者等,本村村民通过演绎本村特色文化,向众人展示古老的傩舞艺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民族文化自信。

四、张家村傩舞传承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重大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大力参与,应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保护措施。

(一)经济与传统文化并行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古老传统文化艺术的追求不等同于对现代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在周边旅游经济愈加乐观可发展的形势下,对古老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傩舞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保持初心,将原生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力度保护起来,将本村经济与传统文化并行,积极传承与发展。

(二)加强传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

傩舞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民间文化,在不同地方文化的影响下,地方傩舞形态各异。张家村是桂林傩舞传承基地之一,具有地方特质,在村民的集体维护下,张家村傩舞得到延续和发展。随着本村各方面的持续发展,傩舞也应保持传承血脉,在平时的保护工作中应加强传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让傩舞文化持续延绵。

(三)人口外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张家村较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就业,谋求更高的薪资和更多的机会,传承傩舞的青年匮乏,年轻人对古老的傩舞艺术没有传承兴趣,张家村傩舞面临继承问题。在人口外流应对上,政府、村委以及传承人应加大力度进行传习教育,重视传习过程,不要默默传习,对年轻一代的村民进行傩舞文化教育活动,倡导努力弘扬传统文化,培养积极继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结语

张家村傩舞是桂林地区的文化特色之一,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张家村傩舞也逐渐吸收新的养料,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傩舞文化中,我们看到了历史人物、人类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鬼神传说等,了解到一方水土的文化特质。分析张家村傩舞文化的遗存现状,可以对傩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探究傩舞文化中的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考古学等诸多方面的价值,同时也能更进一步领略傩舞文化的艺术魅力。

中华民族经历几千年的发展,留下丰富宝贵的文化财富,使我国成为一个文化大国,拥有数不尽的艺术瑰宝。近年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方面的意识逐渐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国家和人民都尽最大能力保护珍贵的历史遗产。保护地方文化,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发展延绵,是时代赋予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使命!

作者简介:孙亮,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邓双双,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广西师范大学2020年研究生创新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地域文化视野下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XJGY20200211)阶段性研究成果。

1安静、姜钊:《广西少数民族民俗舞蹈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第10页。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第19页。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第364页。

2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第414页。

1苏韶芬:《桂林傩舞的文化特质刍议》,《民族艺术》1992年第4期。

2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70,第373页。

猜你喜欢傩舞遗存现状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4期)2022-11-18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辽金历史与考古(2018年0期)2018-03-21南丰傩舞传承与发展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4浅谈桂林市秀峰区张家村傩舞的音乐及功能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刍议赣傩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大众理财顾问(2016年8期)2016-09-28贵州有的唐代遗存乡村地理(2016年2期)2016-06-15

推荐访问:桂林市 遗存 广西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