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躺平”现象的样态审视与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3-09-13 08:42:03 来源:网友投稿

胡忠婷 王艳

摘 要:“躺平”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是当代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复杂生活样态。当前,青年“躺平”现象主要体现为“退却回归式”躺平、“无奈避世式”躺平、“颓废堕落式”躺平以及“受挫放弃式”躺平等几种样态。这些样态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与现实根源,具体来说,智者言谈遮蔽下的思维谬误是其历史根源,虚无主义渗透下的价值扭曲是其文化根源,社会压力约束下的精神“内坍”是其现实根源。对此,应以正确思想引领帮助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以主流价值宣传提高青年意识形态辨析力,以人文关怀塑造青年理性平和社会心态,以实践奋进姿态指引青年走出“躺平”悖论。

关键词:青年;
“躺平”现象;
样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有深厚家国情怀、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这本是当代青年理应展现出的时代风采,但部分青年却选择以“躺平”面对生活。“躺平”作为一个新兴网络热词,在辞海中,“躺”即平卧,“平”即不倾斜、无起伏,“躺平”从字面上可译为平躺着的状态。当前,有关“躺平”一词的讨论在网络上已蔚为风潮,这极大地引起了广大青年群体的热烈追捧和思想共鸣。诚然,“躺平”是个体的自我选择,部分青年“躺平”是为了调整自己的状态,以便能够更好地发展自我。但总的来看,“躺平”给广大青年群体带来的消极意义大于积极意义,它使绝大多数青年一言不合就“躺平”。“躺平”成为部分青年在自我生存与上升空间狭窄、思想迷茫与焦虑状态下对生活的一种另类反抗,是青年在社会竞争加剧,自身心理压力较大的情境下做出的一种消极行为选择。当前,“躺平”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其“病毒式”的传播使得青年群体愈发惶恐、焦虑,甚至是消极颓废。在“躺平主义”生活哲学的影响和渗透下,部分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阻碍了青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深入审视和剖析当代青年群体所呈现出的“躺平”样态,考察青年“躺平”现象产生的多样根源,并以正确有效的途径与方式使青年远离这种心灵“毒鸡汤”,进而走出“躺平”困境。

一、青年“躺平”现象的样态审视

“躺平”作为一定社会历史发展条件下的青年亚文化现象,是青年群体特定社会心理下的产物,其反映并影响着青年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倾向。当前,除却一些为了调整自我以期更好地出发而短暂“躺平”的行为,广大青年群体的“躺平”主要体现为“退却回归式”躺平、“无奈避世式”躺平、“颓废堕落式”躺平以及“受挫放弃式”躺平等几种消极样态。

(一)“退却回归式”躺平

“退却回归式”躺平是青年“躺平”现象的表现样态之一。所谓“退却回归式”躺平,即部分青年出于对社会激烈竞争的惧怕和恐慌而选择主动“退出”竞争,希望能够以此减少和降低自身焦虑情绪的产生。这种“躺平”既体现出当代青年群体对社会“狼性竞争”和“丛林生存”法则的拒斥和抵制,又折射出部分青年群体过于依赖“温室”的保护,其难以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风和雨,难以端正和摆正自己的心态去坚定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当前,社会正处于高速变迁的转型期,诸多社会压力不断涌现,使得人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这种紧张和焦虑既是源于人们对自我当前处境的担心和隐忧,又来自于对自我未来未知发展的恐惧和慌张。“退却回归式”躺平是当前部分青年群体在社会竞争压力大,生存空间狭窄的情境下所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式的“退策”,是其不愿被社会现实问题和压力席卷与裹挟,不愿承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不愿成为被收割的“韭菜”而对自身理想目标的放弃与舍弃。可见,“退却回归式”躺平是当代青年对现阶段社会生产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一种软性反抗,其企图以退却、逃避、放弃的方式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够偏安一隅。以“躺下来”代替“跑起来”的“退却回归式”躺平,是当代青年对自我“美好生活”的主动舍弃和退却,是其由于怯懦对自我不负责任的一种逃避。

(二)“无奈避世式”躺平

“无奈避世式”躺平是青年“躺平”现象的又一表现样态。所谓“无奈避世式”躺平,即当前社会给予青年群体发展与进步的空间变得愈发狭窄,而当他们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得到某种肯定或改变现状时,却发现自己执拗不过现实的发展趋势,因而只得“无奈”地选择偃旗息鼓,放弃自己的高欲望追求。它是青年经由为自身理想不懈奋斗却又发现难以实现目标后的一种顺理成章式的“躺平”之举。即是说,“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逐渐狭窄,青年最终不得不回归‘无欲无求与‘顺其自然”[2],以期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轻松与安宁。例如,深圳的“三和青年”初到城市时也是怀揣着梦想与希望,而经努力后却发现自己始终为社会所“排斥”,仍处于城市的边缘,其最终在现实的重压下选择了“躺平”。当前,青年群体的生活压力愈发沉重,“躺平”对于绝大多数青年而言并非说来那样简单。起初部分青年宣扬自己要“躺平”,是想展现其内心深处对“内卷化”社会竞争的不满和反抗,故而高喊着“躺平”。然而,在发泄完自身的不满和反抗后,部分青年开始以当下生存语境复杂,自身长期受社会现实“挤压”等借口顺理成章地走上了“躺平”之路。“无奈避世式”躺平是当下部分青年现实生活的真实映照,是青年为了能够“躺平”对自我的一种另类劝解和安慰,以使自己能够“躺”得心安理得。

(三)“颓废墮落式”躺平

“颓废堕落式”躺平是青年“躺平”现象的另一表现样态。所谓“颓废堕落式”躺平,即出于对社会现存压力难以缓解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加之虚无主义价值理念的不断渗透,部分青年的思想观念已在无形之中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执着于拼搏奋斗,不再期望于得到现实予以的甜蜜“馈赠”,而是逐渐陷入了缺乏斗志,死气沉沉式的低欲望生活状态,其带有一种“犬儒主义”玩世不恭的自甘堕落、放纵的感觉,是青年对“内卷”的另类反抗。“低欲望”一词自传入我国以来便在社会范围内迅速蔓延,其与“内卷”有着绝妙的契合性,而当二者相遇时,部分青年便心照不宣般的纷纷将其视为社会准则,以此将自己标榜和归类成历经社会“内卷”后的“低欲望躺平青年”。这种“低欲望躺平主义”一时成为众多青年群体中流传开来的苦涩宣言。并且,低欲望与“佛系”“丧文化”等的顺势合谋,使得颓废之风在青年中迅速扩散。青年群体的这种“颓废堕落式”躺平是“安于现状、不愿奋斗的懒惰和害怕,是角色的‘逃避和‘退出,是部分青年颓废沮丧、得过且过等消极心态的映射”[3]。它在思想上表现为消极懒散、精神萎靡、意志低沉,其被现实冲击“伤了心”,对生活不再抱有较大希望和期许;
在行为上体现为浑噩怠慢、顺其自然,认为世间万事万物了然无趣,不反抗、不回应甚至不反应,只求稳躺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四)“受挫放弃式”躺平

“受挫放弃式”躺平是青年“躺平”现象的再一表现样态。所谓“受挫放弃式”躺平,即部分青年由于自身抗压能力较差,加之能力水平有限,其在拼命努力后却屡次受挫,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效果,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内心的无助感和无力感不断交织,最终产生了不知所措、迷茫消极甚至是绝望的心理,这种心理映射在个体行为上就表现为价值追求模糊的一蹶不振式直接“躺平”。并且,在当前社会“内卷化”日益激烈的氛围影响下,由于青年群体中习得性无助现象越来越多,“读书无用论”“阶级固化”等口号随之出现,并引发了大众的广泛讨论,这使得焦虑、无措等普遍社会心理一时间引发了大量个体的自我认同危机。青年群体中由此出现了因为“内卷”所以“躺平”的口号,并且,这在他们眼中似乎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逻辑自洽”。这种“理所当然”般的“奋斗无用”的思想焦虑,成了部分青年群体逃避现实打击的不二选择,他们当中也随之出现“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畸形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青年遇事就避,缺乏奋进战斗力的消极思维。现如今,“躺平”似乎已成为一种青年“时代病”,其将部分青年引向了丧失斗志、缺乏生机与活力的“亚文化”深渊。

二、青年“躺平”现象的生成根源

马克思曾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4]。“躺平”虽是一个新的现象流行语,但其实际上却是一种存在已久的现象与行为,其是历史、文化、现实等多重维度相互作用下的产物,是对当代青年正确思想观念的风化腐蚀、理性价值思维的消解遮蔽、能动行为选择的歪曲误导。

(一)历史根源:智者言谈遮蔽下的思维谬误

智者言谈遮蔽下的思维谬误是青年“躺平”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当前,“躺平”青年将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颇具相对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命题作为自身“躺平”行为的诡辩宣言,其认为该命题充分尊重了人的主体性,是对人尊严的一大肯定,“躺平”现象也由此被戏称为“智者运动”。所谓智者,多指深有智慧与谋略之人。然而,部分青年却在一知半解、没有透彻领悟智者思想的前提下,高谈阔论着自己的“躺平”行为同智者思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异曲同工,这既体现出当前部分青年群体对智者及其思想言论的歪曲理解和反映,又折射出“躺平”思想已渗入部分青年群体的感性认知中,并不断蔓延开来。

藉由此,尼采所言“这个在创造、在愿望、在估量的自我,就是事物的尺度和价值”[5],柏格森所认为的“人生面临的问题……必须自己从内部加以解决”[6],以及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在部分青年眼中成了以自我为标准,进而得以实现随心所欲式“躺平”和“无所作为”的正义宣言。这些言论使得当下众多青年以“躺平”姿态作为应对现实生活的方式与准则。这种带有主观刻板印象,单纯从字面和感觉出发去理解并为自身“躺平”作阐释与辩护的行为无疑是错误的,其是青年主观和感性认知上的思维谬误。因此,部分青年借以历史上的某些智者言论遮蔽自我,宣扬“躺平即正义”的话术,其言自谬。它蒙蔽着青年的理性认知,消解着青年的昂扬斗志,模糊着青年的奋斗目标,使青年深深囿于“躺平”亚文化的感性世界而难以脱身。

(二)文化根源:虚无主义渗透下的价值扭曲

虚无主义渗透下的价值扭曲是青年“躺平”现象产生的文化根源。从文化语境来看,青年“躺平”现象源于虚无主义对其正确价值观的混淆和侵蚀。“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意为“什么都没有”,认为世间不存在任何价值,人生没有意义,终极都是虚无。换言之,虚无主义认为世上没有什么值得去努力,人之所以会感到痛苦,根本在于人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要想摆脱这种痛苦,就应舍弃自身欲望,将自己放置于一种“无价值”的生存空间里。尼采在《权力意志》中表明,“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呢?——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7]。而以“无力感”的姿态面对现实世界,表面上使人得到“自我放逐”式的解脱,但实际却是一种逃避责任的人生态度。

作为“躺平”现象产生文化根源的虚无主义,其所宣扬的“万事万物毫无意义”等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言论与观点,不仅引发了当时社会的轰动反响和激烈争论,其也深刻冲击着当下社会人们已有的自主性认知。当前,“虚无主义”成了青年“躺平”现象的“催化剂”和“助燃剂”,部分青年群体开始以“虚无主义”所鼓吹的“无作为”“无意义”等观点作为逃避现实压力、放松自我的狂欢标语。与此同时,从全球视野看,“躺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虚无主义”文化现象,如美国由“迷惘的一代”到“垮掉的一代”再到“愤怒的一代”、英国的“尼特族”、韩国的“X抛世代”。并且,随着全球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为代表的价值“虚无主义”社会思潮正不断借助和通过饮食、游戏、书籍、短视频等日常消费途径和娱乐方式侵入青年的思想和生活中,影响和阻碍着青年积极进取人生態度与行为选择的养成。这种打着自由、自主的旗号,以思想渗透的方式进行“诳时惑众”,进而歪曲青年价值观、消解青年主体性、迷惘青年科学思维、传播错误价值观念的行为,混淆着青年正确的思想观点与价值判断,诱发着青年“躺平”现象的产生,使青年载入由虚无主义演化而成的“躺平”悖论之境。

(三)现实根源:社会压力约束下的精神“内坍”

社会压力约束下的精神“内坍”是青年“躺平”现象产生的现实根源。“躺平”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作为“‘泛亚青年群体的一种复杂社会心理符号”[8],作为一种非理性的思想与行为选择,是对当代青年群体科学理性思维的解构,积极进取精神的侵蚀。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竞争愈发激烈,部分青年群体由于长期生活在自我舒适圈里,致使其一经社会的锻炼和磨砺便会觉得压抑,觉得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备受煎熬,充满焦灼感与炙烤感,其迫切地想要通过逃避的方式获得自由和解放。“躺平主义”中所暗含的利己主义动机与部分青年逃避社会规则与压力的想法不谋而合,这在无形中不断刺激着部分青年“蠢蠢欲动”的“躺平”心理。在部分青年眼中,“躺平”为其提供着“感同身受”般的理解和安慰,“躺平”也由此成为青年逃避生活压力时的一种借口。

当代青年群体身处于物质生产资料高度发展的商品社会,其已习惯于舒适条件与轻松氛围的包裹,而当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一系列矛盾、问题和压力也随之而来。面对节奏加快、“内卷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部分青年群体发出了自身生存语境和发展处境变得愈发“艰难”,自身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日渐为现实生活的“被剥夺感”所取代的这一愤懑宣言。与此同时,愈发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社会压力使得青年难以接受内心理想同现实状况间的差距。且部分青年在面对这一事实落差时,他们首先思考的不是如何通过努力和奋斗改变这一落差现状,而是如何能够逃避压力和责任。“躺平”一词的出现和发酵适时地伪饰了部分青年无心奋斗的“内坍”精神状态。这种从个体式逐渐发展为群情式,以“丧”和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态外化于个体行为就体现为“躺平”,“躺平”也由此成为部分青年“击溃现实困境的‘生存法则”[9]。

三、青年“躺平”现象的应对策略

当前,青年“躺平”现象呈现出了同积极进取人生态度相背离的生存法则,鲜明地体现了当代青年群体消极被动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因此,要想破解青年群体“躺平”的不良症候,必须对其进行积极的思想教育、价值引导、心态疏导以及行为磨炼,使其走出“躺平”悖论。

(一)以正确思想引领帮助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当代青年拥有安稳的生活环境、充盈的物质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不应为一时的困境而迷茫,而应秉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不懈奋斗的姿态去面对和回应现实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惧者。”[10]因此,要引导青年走出并远离“躺平”泥沼,必须以正确的思想引领帮助青年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在复杂多变的时代环境中坚定自我前行的目标和方向,以免在“躺平”的思想藩篱与迷雾中迷失自我。

一方面,要注重并加强思想引导,通过思想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使青年理解“躺平”的危害,从而激发起青年的思想觉醒力和信念引领力,促使其在认知觉醒后重新观察和审视自己。当前,青年群体之所以会“躺平”,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没有树立起对自身发展的正确认知,致使其认为可以“躺平”。认知是行动的先导,青年应以正确清晰的思想认知指引自己的行动,实现自身由“躺平”到“起来”的转变和飞跃。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和激发青年内在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11]要想青年真正“起来”而不再“躺平”,必须从思想深处出发,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来引领和打动青年。“躺平”之于青年,犹如精神毒药,它不断麻痹着青年的思想认知,吞噬着青年的理想目标,将青年拉入无心奋斗与拼搏的深渊。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教育,使青年理解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推动其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誰的使命感不懈奋斗,促使其在嘈杂的社会喧嚣中坚定自我前进的理想目标,并为之而拼尽全力,才是当代青年理应展现出的时代风貌和时代风采。

(二)以主流价值宣传提高青年意识形态辨析力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12]当前,随着“躺平”一词的出场和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青年被卷入这场亚文化现象的“洪流”中,其是错误价值观念对广大青年群体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的冲击和侵蚀。对此,必须加强和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规范和制约作用,以使青年能够清澈明了地明辨是非对错,进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想消解“躺平主义”对青年群体的思想与行为腐蚀,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需要发挥主流舆论宣传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以扭转和遏制“躺平主义”对青年的消极影响。为此,要借助和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以贴近青年话语接受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与形式,推动其内容表达与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以此增强、充实和提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性与深刻性,从而使青年在主流价值的熏陶下能够以科学的价值思维明辨是非、正误、主次、美丑,进而揭开“躺平”歪曲个体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的伪善面目。与此同时,要重视并加强理论武装。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思想共识、坚守价值底线、筑牢精神根基的作用。并且,在此过程中也“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13]。另一方面,当前网络已成为青年生活的重要依托场域,要想有效抵制网络上不良“躺平”文化对青年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需要不断加强对网络信息的严格把控,规范网络媒体的引导与宣传。信息化时代,网络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其对青年的思想渗透和精神控制极为隐蔽。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控和监督,使其树立科学的舆论价值导向,以确保真实有效地阻断“躺平主义”等价值虚无主义思想对青年正确价值取向的侵蚀。

(三)以人文关怀塑造青年理性平和社会心态

德国哲学家普朗格曾经说过,“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14]。当代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变革期,青年的身体和心理面临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迫切地需要被他人所理解和尊重,需要为社会所认同和接受。青年“躺平”是由于其没有端正好自己的心态,是其因求索不得而通过“低欲望”的姿态和宣言压抑自我需求的异化表现,是青年对自身“高欲望”发展和期待的矫枉过正。对此,要关切青年发展需求,准确把握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动态,以使青年树立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一方面,要尊重青年需求,树立辩证的眼光看待青年的需求。根据唯物史观的需要理论,当人的基本物质生活资料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不只是创造自己新的物质需要,而是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随着当前社会竞争的日趋加剧,青年已不再满足于已有的物质条件,其对消费、文化、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青年之所以“躺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精神需求难以得到很好的满足。因而要着重加强对“躺平”青年的人文关怀,尊重“躺平”青年的精神发展需求,使其树立理性且平和、自尊且自信的社会心态。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对“躺平”青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当前部分青年群体身上所暴露出来的思想偏激、行为颓废懒散等现象,要适时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提高“躺平”青年的心理健康素质。与此同时,在对青年进行需求关切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也要引导青年进行自我反思,使其能够不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从而拒绝跟风“躺平”,并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行。

(四)以实践奋进姿态指引青年走出“躺平”悖论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15]因此,当代青年应以坚定的意志力带动强大的执行力,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在奋斗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本领,了解自我人之为人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走出“躺平”困局。

一方面,个体作为现实性的人,具有一定的自我價值和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有机体。青年“躺平”行为实际上割裂了自我与社会的联系,其看不到自我生命存在的意义,模糊了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因而,要引导青年端正自我发展的态度和动机,以不懈奋斗的实践姿态破除懒散、消极的“躺平”行为。与此同时,要使青年化被动为主动,端正自身价值取向以塑造不懈奋斗观念,推动其逐步实现由“躺起来”到“站起来”“动起来”的转变。另一方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引导当代青年不断在实践奋斗中磨炼自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
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
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1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最终要落实到实践奋斗中。因而,要不断推动青年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韧劲和勇劲,自觉争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引领者。并且,当代“躺平”青年缺乏足够的志气、底气与骨气,而志气的凝练、骨气的养成、底气的涵育归根要落实到实践当中。青年群体只有通过实践磨砺才能不断增强本领,进而提升自身的志气、底气和骨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和奋斗来创造”[17]。因此,当代青年要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自己,正视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并通过实践奋斗去努力克服,使自己走出“躺平”困境。

青年“躺平”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影响和侵蚀着个体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当前,“躺平主义”浪潮不断席卷着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诱导着青年放弃努力奋斗,以“无为”的姿态面对自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要对青年群体进行积极的思想教育与价值引导,使其以乐观坦然的人生态度和不懈奋进的实践姿态破解“躺平主义”的思想藩篱,进而拨开“躺平主义”的价值虚无主义迷雾,创造和迎接自己的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02).

[2] 林龙飞,高延雷.“躺平青年”:一个结构性困境的解释[J].中国青年研究,2021(10):78-84.

[3] 张自慧,依力亚,黄利金.青年“躺平”背后的意义缺失与精神危机[J].哲学分析,2022,13(1):89-101+198.

[4]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3.

[5] [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杨震,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8.

[6] [法]伯格森.创造进化论[M].王珍丽,余习广,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10.

[7] [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权力意志[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00.

[8] 令小雄,李春丽.“躺平主义”的文化构境、叙事症候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2):124-139.

[9] 付茜茜.从“内卷”到“躺平”:现代性焦虑与青年亚文化审思[J].青年探索,2022(2):80-90.

[1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4.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6.

[12]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02).

[1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01).

[14] 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218.

[1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4.

[16] 习近平.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7-25(001).

[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

基金项目:2021年度安徽省高校研究生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及其培育研究”(YJS20210144);
安徽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AHQFZ2022005)

作者简介:胡忠婷(1999- ),女,安徽天长人,安徽师范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王艳(1980- ),女,江苏赣榆人,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样态躺平青年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机电安全(2022年2期)2022-09-03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共产党员·下(2022年4期)2022-05-17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22年5期)2022-05-11躺平 花香自来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20期)2021-07-15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少儿美术(2019年11期)2019-12-14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刑法论丛(2016年1期)2016-06-01主流文化存在的三种样态及我们的战略选择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1期)2014-03-20

推荐访问:审视 现象 应对策略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