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闲居词所折射的生活美趣

发布时间:2023-09-05 18:00:07 来源:网友投稿

向楚楚

内容摘要:在经历宦海沉浮后,辛弃疾被弹劾罢官,也开启了他在带湖和瓢泉的农村生活。在乡村生活期间,辛弃疾虽然心有无奈,却也静心享受着乡间景致与风俗人情,他在与乡村自然的对话中安顿心灵,找寻到不同于官场尔虞我诈的生活美趣。他将农村的闲适生活写入词中,描绘了多幅淳朴的村居生活画卷,故而其闲居词中不乏乡野景致中的清趣、物我相伴中的哲趣、乡间风情中的俗趣。

关键词:辛弃疾 乡野自然 闲居 审美 村居生活

辛弃疾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以“男儿事业,看一日、须有致君时”为一生追求,有着坚定地“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在官场上,他力主抗金以收复失地,怎料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空是英雄自许,继而他将自己建功立业的一腔热血和报国无门的失意惆怅倾吐于词作中,使其词作形成了为后人熟知的沉郁苍凉、豪而雄壮的风格。但辛弃疾并不仅仅局限于英雄词和失意词的创作,还写下了或清新明快、或自然淳朴的闲居词。而闲居词的创作得益于他后来在带湖和瓢泉的生活经历。在这两处地方,辛弃疾能够与乡村的自然万物成为知音,同山水草木、鹅鱼虫鸟进行心灵对话,在乡村生活中获得审美愉悦和趣味体验,找寻到不同于官场尔虞我诈的生活之美。因而读者才能对其词作中的平凡而有趣、清新而温暖的农村生活深有感触,在脑海浮现词人在乡野景致中感闲居之清趣、在物我相伴中享闲居之哲趣、在乡间风情中味闲居之俗趣的生活影像。

一.于乡野景致中感闲居之清趣

辛弃疾原本怀有满腔的豪情壮志,但无奈遭人弹劾,导致建功立业的抱负未能实现,反倒被朝廷罢官,只得带着失意和忧愤退居到带湖、瓢泉等地。虽然内心无奈,但来到两地后,辛弃疾却逐渐被乡村独特清新的田野庄稼、溪水山路等风光景色吸引和抚慰。于是,他并未始终沉溺于被罢官的愁苦中,而是在这些干净舒适的景致中去释放自己的内心。他尝试着转换自己的角色去适应田野生活,去找寻以往在官场中未曾触及的自然美,去静心感受自己的生活环境。“现实美是美的客观存在的形态,而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和审美创造的产物”(《美学基本原理》)。这句话恰好能够解释辛弃疾在闲适词中对乡野风光的描写。正是词人在他乡村生活的经历中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感受,所以他才能基于自身生活美的体验去进行审美创造,将经他加工过的田野风光以词作的方式再现。

于是,宁静清新的村野风光就在抚慰稼轩的内心愁伤的同时,又被他创造性地写入词中。稼轩在《鹧鸪天·石壁虚云积渐高》记录下石壁浮云缭绕、烟气升高的视觉动态之景,又听见溪水正回旋在屋子周围,紧接着笔锋转至雨后凌乱的山花,最后直接说出自己最为喜爱草在微风中摆动的样子。短短四句词便将乡村的石壁、溪水、花草的形象生动呈现,视听结合,富有画面感。在《鹧鸪天·戏题村舍》词中更是将农村生活中常见的鸡鸭一类家禽和桑麻一类农作物凝练写出,突出了农村生活的自在闲适与随性自然。而《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正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仲春之景,词作中写在春雨过后,平原开出了白色荠菜花,刚刚翻过的土地正有群鸦在觅食……牛栏西边还种着桑麻。耕过的土壤和牛栏西边的桑麻将淳朴的田野气息推至高点,稼轩再次将富有农民辛勤劳作特质的乡村景致定格在词作中。在这些描写乡村景致的闲居词中,可以知晓词人是在平日的乡村生活中便细心观察着,并且也在这样的景色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最终在欣赏中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抒发、精神为之一畅,也即宗炳在《山水画序》中提出的山水畫艺术“畅神”的功能说——自然山水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故而,在辛弃疾闲居词中即便有些失意忧伤,也能被词中清新纯实的田野村舍的景色净化,而词人的内心也恰好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别获清趣。

辛弃疾隐居带湖的时候,曾在去黄沙岭书堂的路途中,看见了满是生机的春日景象。于是他将所见的溪山人物与景色摄取入词,无一生涩、尽显自然,进而便成就了流传至今的词作《鹧鸪天·黄沙道中》。从这首词作中,读者更能切身地感知与欣赏到一幅乡村中的溪水高山图,词中细腻的描写更是浸透了稼轩在路途中的清闲之趣。本首词的上片首二句别具一格,词人用拟人的手法、活泼的语言展开路途之景的描绘,写着春风正在帮忙修改着词句,此时溪水高山的画图映入眼前,接着便展开了更细致的图景绘画——鸥鸟轻轻地在水面荡漾,就像在乘着船;
从荒郊跑回来的狗迎接妇女归家;
松树和竹子堆簇在一起,尤为清翠,它们还擎着残雪,试图和梅花争美;
纷乱的乌鸦没有竹松那样的才思,便随意地跳着,还将残雪给抖落了下来。全词将鸥鸟、荒犬、松竹、乌鸦等动植物赋予了人的特性,使它们更加灵动化、趣味化。同时,也正是这样活泼生动的景象让词人内心重获生机、化开郁结。

辛弃疾创作的另一首词《西江月·黄沙道中》更是把蝉鸣、稻花、蛙声、茅草屋等农村意象完美聚集,将朴野成趣的夏日乡土风景展现地淋漓尽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的上片渲染了夏日夜晚的清幽宁静的气氛:首两句重点描绘了夜晚月光、喜鹊、晚风、蝉叫,因为夜晚过于安静,以至于皎洁的月光都能惊飞枝头的喜鹊,虽是夸张,但却有力地衬托了夏日夜晚的寂静。稼轩用简洁平实的语言便将夏夜“静中夹闹”的特点流畅自然地凸显出来。词的下片则向读者呈现了夏夜雨后的山中之景:首句描绘天空之景,借天边稀疏的星星暗示夜晚会下雨,后一句与此相呼应,明示山前下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接着词人又将雨后茅草屋这一物象自然地呈现——因为山路多曲折,再加之山中小雨会增加朦胧不清之感,便为茅草屋的忽然出现做了合理解释。通过这样一幅动态感的夏夜村图,词人清闲自在地享受田野村舍生活的形象便自然浮现了。

村野景致之美本身是一种感性存在、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能够凭着词人的感官直接感受到。这种村野美诉诸词人的情感,并激励词人、愉悦词人,因其流动、新颖的感性形态而具有令词人动情的感染力。那么在闲居词中,辛弃疾便将他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村野景致的美呈现了出来。稼轩笔下活跃着各种可爱的动物:有《满江红·山居即事》中点破澄绿的轻鸥与争浴的鸂鶒、《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中的雨后群鸦、《鹧鸪天·代人赋》中落日时分栖息于寒林的乌鸦与在草地上鸣叫的黄犊);
稼轩还以纯真稚子之心观物感物,把乡村自然的山水草木加以刻画:“一川松竹任横斜……时见两三花”(《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陌上桑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鹧鸪天·代人赋》);
乡村辛勤耕种与劳作后的景象更让稼轩感到丰收的喜悦和悠简生活的乐趣:“稻花香里说丰年”(《西江月·黄沙道中》)、“春雨满……雪堆蚕簇。”(《满江红·山居即事》)、“酿成千倾稻花香”(《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辛弃疾在主客观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通过他自身在带湖与瓢泉的村居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实现了对纯澈乡野景致的美的欣赏、美的创造。所以他才能在闲居词中为读者呈现众多活灵活现的乡村景象,让词作散发出稻花香般浓郁却清新的生活气息,以其艺术美来再现自身所感受到的乡野生活的清闲之趣。

二.于物我相伴中享闲居之哲趣

在被罢官退居田园后,辛弃疾以稚子之心与自然万物对话,秉持“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以人的感情来想象和猜测山水虫鱼等动植物,把它们看做与人平等的生命。于是,在他的闲居词中,常常将自然物看作有思想的朋友。他与自然万物分享自己的快乐与忧愁,在和它们“嬉戏交谈”中,收获了不同于官场机心的生趣与活力,并在与物共处中悟得哲趣与理趣,自由烂漫而不受拘束,慢慢治愈了他内心的创伤。

辛弃疾在带湖时,创作了一首《鹧鸪天》,在这首词中便直接表达了以松竹为朋友、花鸟为兄弟的生活哲理观。从词中可以看出,他通过与自然的亲密相处,心生向往之情,进而表达自己会坚守本心的决心以及归耕田园的人生际遇: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叫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词的上阙首两句写词人不再是奔波于长安,而是多次来往于山寺,以至于山寺都已经习惯了不再逢迎。后两句表达稼轩愿在有味无味之间求取生活乐趣,在材与不材间度过一生,说明他已心向自然。词的上阙富有哲理性和对比性,表现了稼轩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而稼轩如何能做到上阙所述的内容呢?这要从下阕窥得玄机。“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稼轩宁愿坚守自我本心,也绝不愿趋炎附势、同流合污,哪怕抱负空许而走上归耕之路。而稼轩并未就此颓丧度日,就像整首词的末句所写,他观察着生活的趣味之处,开拓了另外一番天地,在这里他能够与松竹花鸟成为朋友兄弟,与它们相互陪伴。

辛弃疾还以孩童般亲切纯真的心灵来看待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在他笔下的动植物多被拟人化,它们都被词人赋予了思想与情感,极为有趣且富有灵性。比如,在词作《鹊桥仙·赠鹭鸶》中,稼轩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来描写白鹭、鱼、虾、泥鳅等动物,仿佛在与它们趣谈,别有生机与活力。上阙中稼轩与白鹭对话,将白鹭拟人化,告知它溪水中的鱼儿已经寥寥可数了,即便它深得自己喜爱,也应多怜惜鱼儿些,这样相互间才好快活相处。后面词句“要物我、欣然一处”直接凸显了稼轩物我相伴、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说明稼轩不仅通过这些生物获得生活乐趣,还真心呵护着它们,力求人与自然的“欣然一处”。下阕就更体现稼轩的巧思暗指了。稼轩对鱼儿和虾鳅采用了截然相反的态度,对鱼儿怜爱,对虾鳅则十分厌恶。这说明稼轩既强调物我和谐共处,又没有忽视美丑善恶的界限。全词内容颇具新意,虽暗含无奈与悲愤,却也有反映稼轩内心天真的生活趣味和经历挫折后的旷达,预示着其在物我相处中也领悟了不少人生真谛。

“自然物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烙印,使人们得以从中直观自身;
它作为人类生活的象征和人类可亲的生活环境,显示着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美学基本原理》)。辛弃疾在带湖与瓢泉期间,与万物自然深度接触,他在自然山水中生活并获得生趣,对他来说,它们便是最能诉说内心的朋友。于是在辛弃疾闲居之地便留下了他的痕迹,使他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得以观照自身、表达自身。“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稼轩以孩童陌生的非理性的视角来发出“山被推走”的疑问,并猜想是浮云“推走”的;
“青山意气峥嵘……暮送朝迎”,稼轩笔墨豪放,写出万物与其共欢之景——气势磅礴的青山为了迎接自己而姿态妩媚、花鸟为解词人忧愁而前歌后舞,虽是“白发归耕”,但却能在山水花鸟中寻找到另一种生活趣味;
“废沼荒丘畴昔……人世几欢哀”,稼轩将昔日破败荒芜的山丘与今夜月皎风清之景进行对比,感慨人世间有几度欢乐、几度悲哀,颇具哲理意味;
“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一句更是直接道出知足常乐的真理。从上述词句中便可感受到辛弃疾在用心感受着自然,吸收着自然给予的养分,进而悟出了许多人生之道。

辛弃疾还曾在《贺新郎》中写过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正因他既能以物观自身,又能以自身观物,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崇高境界,所以才出乎时人所思,写下此句来表示自己与青山“心心相惜”,甚至将青山视为知音。辛弃疾笔下所创的闲适词寄寓了他在乡村自然中的生活哲思与感悟,描绘了一幅幅“物我欣然一处”的生活趣景,更珍藏了无数次与山水松竹、鹭鱼花鸟亲切纯真的交流对话。辛弃疾笔下所创的闲适词寄寓了他在乡村自然中的生活哲思与感悟,描绘了一幅幅“物我欣然一处”的生活趣景,更珍藏了无数次与山水松竹、鹭鱼花鸟亲切纯真的交流对话。

三.于乡间风情中味闲居之俗趣

艺术作品往往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在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美学基本原理》)。辛弃疾所创作的闲居词便正是他在带湖、瓢泉村居多年的生活经历与感受的记录与再次创造,是他实际乡村田野生活的更精致、更集中的表现形态,故而有着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和高度的审美价值。在这类词中,辛弃疾花费了不少笔墨来集中描述乡村风俗人情、刻画各类人物,绘制了淳朴而多彩的乡间生活画卷,让读者体会到他闲居在乡村的风情俗趣。

在村居生活中,辛弃疾善于发现不同于官场浑浊的淳朴俗趣。稼轩的笔下活跃着各类平凡的农村人物:“卖瓜声过竹边村”(《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是竹邊村头的卖瓜人;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是嘴馋贪吃的淘气小孩;
“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鹧鸪天·石壁虚云积渐高》)是来客即掀老坛、拨新醅的敦厚老者;
“浣纱人影娉婷”(《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是溪边洗衣的美丽妇女;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满江红·山居即事》)是热情好客的老农……稼轩词中除了对这些乡村常见的平凡人物的形象进行了生动刻画,还将乡村中朴素实在的风俗与节日加以反映:“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鹧鸪天·鹅湖归病起坐》)是寒食节里女子回家探亲的景象;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是秋社日分祭肉和饮白酒的乡村风俗;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是娶妻嫁女时亲友云集、交谈甚欢的和乐之景……

除了对乡村各类人物形象的刻画和风俗活动的描写,辛弃疾还将自己在乡村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加以表达。他将普通村民的家庭生活的活动细节写入词中,富有乡村地方性的人情美和生活美,淳朴自然又温馨幸福。如《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的首两句集中环境描写,茅檐矮小,溪边长满了青草。接着集中描写了一户人家的活动:满头白发的夫妻正用吴地方言温柔交谈着,春日里他们一同饮酒,十分恩爱;
大儿子在溪水东边的豆田里辛勤除草;
二儿子在家里编织着鸡笼;
小儿子则剥着莲蓬,虽是顽皮,却也最为可爱有趣。一家五口过着和美温馨的生活,夫妻虽已白发却依旧恩爱,三个儿子也都能辛勤劳作,其中小儿子更是为这户人家增添了活泼生趣。辛弃疾便是借茅檐、青草、溪水、豆田等农村常见的景物呈现出淳朴清新的乡野生活,同时,又将生活所见的村中人物活动进行描写,最后便合成了勤劳质朴、平静温馨的农家生活。

辛弃疾从铅山到绍兴赴任途中,经过常山农村时创作了《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全词聚焦于初夏农村的劳作与生活场景,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词的上片写村民辛勤地踏水灌地,还尝早稻、打酒炖鱼,暗示着丰收的喜悦,这样自给自足的田野生活可谓充实安逸。词的下片写雨后凉爽之感,最后突然以村庄里卖瓜人的身影结尾,足见词人对这闲适宁静的乡间生活意犹未尽。

辛弃疾笔下还对平日里感受到的农村质朴人情进行审美反映,比如《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在这首词中,稼轩先将山园所见景物用“连云松竹”四字进行了凝练刻画,并表达了自身愿隐居于此、与世无争的美好心愿;
接着将秋社日村民的特色活动进行描述:拄着拐杖去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祭肉,再配上酿好的白酒痛饮一场,十分舒适畅快;
镜头又转至一群贪吃顽皮的孩子,他们偷偷扑打着山园的枣梨;
稼轩把这当做一种乐趣,不愿孩子们被惊动,只想“静处闲看”他们纯真可爱的举动。这些景象在乡村里都十分自然普遍,但却也常常因为“常见”,而被众人忽略。而稼轩却能以稚子的心思来看待,把每一帧画面作为生活乐趣来慢慢地治愈自己的内心。

辛弃疾在温馨和乐的乡村生活中寻找乐趣来安顿心灵,他在词中描述着自己村居生活所感受到的各式各样的风俗人情。无论是朴实善良的农村邻里人物的刻画,还是充满辛勤劳作气息的优美清新的乡间风景,都在稼轩笔下跳动着。稼轩自身也是在这样温馨热情、淳朴闲适的乡居生活中收获乐趣、释放苦闷,重新观照自我和世界,认真体验自然生活。

辛弃疾的闲居词是他对于乡村自然生活的审美反映与审美创造:他在舒适宁静的乡野景致中所感受的清新之趣在词中活跃着;
在物我互为知音的亲密对话中所领悟的人生哲理之趣和万物生机之趣在词中孕育着;
在淳朴自在而辛勤温馨的村户中所体味的乡俗之趣在词中记录着。稼轩闲居词中蕴含的丰富而有趣的内容无一不是他在山水自然、田野农家的生活影像的浓缩,而恰恰也是这真切的村居生活的缩影,方使词人将清新自然之景、热情朴实之人、辛勤劳作之事融入词中,尽显生活美趣。

参考文献

[1]奚春玲.乡村于辛弃疾的意义探究[J].新纪实,2022(13):78-82.

[2]范卿.试议辛弃疾山水田园词的意境[J].戏剧之家,2021(24):193-194.

[3]何群.水烟深处的渔唱——辛弃疾的乡村词探微[J].红河学院学报,2020,18(02):54-56.

[4]徐晓清.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意象美[J].芒种,2014(16):105-106.

[5]曹瑞娟.辛弃疾闲居词的生态解读[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82-85.

[6]陈才,李士明.难觅知音独惆怅 寄情山水显豪情——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赏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8(10):39-40.

[7]刘叔成等著.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8]组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辛弃疾审美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中华诗词(2020年6期)2020-12-14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百家讲坛(蓝版)(2018年3期)2018-06-23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6年9期)2016-10-20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辛弃疾的作战和治军思想军事历史(1985年4期)1985-08-20

推荐访问:闲居 折射 辛弃疾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