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总元件加载极端电小折叠单极子天线设计

发布时间:2023-08-21 17:54:02 来源:网友投稿

赵之帆,陈 星

(四川大学 电子信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短波、超短波通信作为无线电通信的一种方式, 因其具有波长长、传播和绕射能力强等特点, 在远距离和复杂环境通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许多特殊场景以及航空通信中离不开短波和超短波通信[1-3]。由于短波和超短波的波长可达数米至上百米,导致常规电尺寸下天线物理尺寸极其庞大。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天线尺寸受到严格限制,而电小天线的特点是其电尺寸远小于常规天线,因此,电小天线在许多天线尺寸受限场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4]。单极子天线是最普遍的一类天线[5-6],这种天线相比于传统半波偶极子天线而言,仅需要四分之一波长的电尺寸。因而采用单极子天线进行电小天线设计引起了人们重视。

1948年, Wheeler研究了电小天线的电磁特性并提出了电小天线的定义[7];
Chu和Harrington在此基础上对电小天线做了更为全面的理论分析[8-9];
2005年, Mattioni通过加载电路的方式,设计了一款超宽带电小折叠单极子天线[10];
2013年, Oh提出了一款顶部加载贴片电容的低剖面折叠单极子天线,实现了极端电小天线性能[11]。

微带单极子天线作为微带天线的一类,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集成等特点。其馈电网络可与天线结构集成[12],可通过微带巴伦结构或是阻抗元件加载等方式实现阻抗匹配。同时,可采用高介电常数的介质基板实现微带天线的小型化设计[13-14]。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微带天线结构,该结构基于微带单极子天线,通过增加电流路径,拓展天线带宽,并引入集总元件加载技术[15],使天线具有极端电小特性以及超宽带特性,并且在工作频段内,天线具有良好的全向辐射特性。

本文以微带单极子天线为基础,进行集总元件加载极端电小天线设计,天线设计过程如图1所示。图中绿色部分为覆盖在介质基板上的接地共面波导及天线辐射结构,黄色部分为覆盖在介质基板下面的金属地。其中,图1(a)为最初的微带单极子天线,它是一种谐振式天线,对应工作模式为窄带;
将其延长弯折,并在辐射部分末端接地,形成如图1(b)所示的折叠偶极子天线。为了增加天线工作带宽,在图1(b)的基础上扩展了新的短路枝节,以引入高频谐振点,使天线为双频模式,形成了微带双折叠偶极子天线,如图1(c)所示。最终通过加载集总元件的方式,将天线的带宽进一步扩展,并实现了极端电小的特性,如图1(d)所示。

(a) 结构1

设计的天线仿真结构如图2所示,图中天线的长宽分别用L、W表示,L_a和W1分别是天线辐射部分的长和宽,微带线的宽度为1.6 mm,L_gnd是介质基板背部金属地的长度,介质基板的厚度为1.5 mm,L_cpw为接地共面波导长度,Gap_c为等效电容在微带结构的开口宽度,Gap_l为安装集总元件的预留宽度。

(a) 结构参数

天线采用50 Ω同轴线,由W_f1处的接地共面波导馈电,通过一小段渐变微带线连接天线辐射部分。由于采用了接地共面波导,在天线辐射末端直接与接地共面波导相连,省去了过孔接地,避免了过孔对天线输入阻抗的影响。天线参数如表1所示,阻抗元件值如表2所示。

表1 天线结构参数

表2 集总元件参数

对图1(c)所示未加载阻抗元件的微带双折叠单极子天线结构进行仿真分析,其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如图3(a)所示,阻抗曲线如图4(a)所示。由图可知,天线对应的工作频段为1.07~1.31 GHz和1.56~1.60 GHz,根据仿真结果,验证了双折叠单极子通过增加短路枝节,引入新的谐振点以实现拓展带宽的可行性。进而,对天线模型进行加载阻抗元件,仿真的电压驻波比结果如图3(b)所示,阻抗曲线如图4(b)所示,天线对应的工作频段为0.17~0.91 GHz,通过加载阻抗元件,使得天线的电阻分量在0.17~0.91 GHz时维持在50 Ω附近,电抗分量在工作频段内维持在-50~50区间内,因此天线具有良好的阻抗带宽。

(a) 未加载阻抗元件模型VSWR图

(a) 未加载阻抗元件模型阻抗曲线

由仿真结果得知,当未加载阻抗元件时,天线对应的电尺寸为0.33λ×0.14λ×0.005λ(其中,λ对应为1.07 GHz时的工作波长),加载阻抗元件后,电尺寸为0.053λ×0.022λ×0.000 8λ(λ为低频0.17 GHz处的波长)。从该仿真数据验证得知,通过加载阻抗元件,极大地减小了天线的电尺寸,工作频段内电压驻波比均小于2。

为了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对图1(d)的模型进行了加工实测,加工的天线模型如图5所示。驻波测试环境如图6所示。图7为天线测试与仿真的驻波对比结果。测试了该天线在350 MHz、550 MHz、750 MHz的方向图及增益。

(a) 天线实物图正面

图6 天线驻波测试环境

由图7可以看出,该天线的测试驻波工作频率范围为200~910 MHz,图8、图9分别为天线在350 MHz、550 MHz、750 MHz测得的E面和H面归一化方向图。表3为天线在对应频点处测得仿真与实测的增益结果对比,表4为天线H面方向图的不圆度仿真和测试结果对比。观察测试结果,天线在200~900 MHz内驻波均小于2,H面方向图的不圆度在350 MHz、550 MHz和750 MHz处均小于1.2 dB,因而天线具有较好的全向辐射特性,天线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图7 驻波仿真与测试对比图

表3 天线增益仿真与测试结果对比

表4 H面方向图不圆度

(a) 350 MHz

(a) 350 MHz

本文设计了一款集总元件加载极端电小天线。该天线基于平面单极子天线基础上,拓展电流路径,形成折叠单极子天线;
通过引入高频谐振,增加短路枝节,进而扩展天线工作带宽;
最后,在平面双折叠单极子天线的基础上,通过阻抗元件加载技术,实现了具有超宽带、极端电小特性的新型微带天线。由加工模型测试的结果对比,该天线的仿真性能与实测性能吻合较好,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

猜你喜欢单极子集总微带连续催化重整集总模型参数估计效率的优化石油炼制与化工(2022年7期)2022-07-13一种基于麦克风阵列用于分离单极子和偶极子声源的方法航空学报(2022年2期)2022-03-29蜡油加氢脱硫集总动力学模型研究化工进展(2020年4期)2020-05-08一种微带交指滤波器的仿真电子制作(2018年1期)2018-04-04小型化X波段介质加载单极子天线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7年3期)2017-04-05X波段宽带双Y结微带环行器的设计广西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1期)2016-06-22四点馈电的双极化单层微带背腔天线火控雷达技术(2016年1期)2016-02-06Ku频段波导微带转换的设计与分析现代计算机(2015年27期)2015-09-27一种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设计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7期)2015-03-01一种加载集总器件的可调三维周期结构中国舰船研究(2015年2期)2015-02-10

推荐访问:天线 折叠 元件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