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8-20 17:54:02 来源:网友投稿

徐乐加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与“双减”政策的推行下,素质教学逐渐成为如今教师所秉持的主流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做的不仅是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通过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提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普遍看来,大部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思维能力都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先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再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但这与教师的设想恰好相反,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自我思想意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素质教育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双减”政策的落实是新课程改革在实际教学中持续推进的一个有力证明,“双减”政策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并对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革新,不再沉迷于使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低效教学手段,而是要在教学中找到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实际上是对这一背景的一种积极回应。传统文化与课程相结合,首先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教师的教学立足于课本,仅限于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但传统文化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如今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既立足于课本,又在课本中寻找能够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点,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探索,感受传统文化无处不在的影响力与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其次,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素质教学的重点并非在于学生学习到多少知识,而是强调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实心灵,而传统文化是我国一座文化精神宝库,其中蕴含着无数先辈的卓越思想。学生在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时,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并与古代“大家”对话,在对话中感悟对方的情感,感受对方的思想,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品格得到有效形成。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通过对汉字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

汉字经过了漫长的演变与发展,是没有经历过断层的文字,哪怕是生活在当代,对古代文字了解甚微的我们,也能从一些与现代文字相似的形状中猜测古文字的真实含义。可以说,文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它见证了我国古代几千年来的潮起潮落,本身就具有非常浓重的文化气息。因此,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不妨从汉字入手,利用学生最常见的文字,在古代与现代之间搭建起一座文化桥梁,引导学生通过汉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从汉字的读音、结构、语义及背后的故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

比如,在学习《天地人》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围绕“天”“地”“人”三个汉字,为学生讲解它们身上的历史渊源。教师可以先将这三个字的甲骨文写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猜测它们与现代简体字的对应关系,并说一说自己这样猜测的依据是什么。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引导,并在这一过程中插入对文字的具体讲解。比如,“天”这个字,学生常常会将其与“人”混淆,因为“天”的甲骨文是一个人站直了身体的样貌,它由一个类似“大”的人和一个“口”组成,“口”起到标注的作用,用以说明这个文字指的是人类的头部,而从这一意义衍生出来的词语仍然还在使用。此外,将“天”与“人”进行结合,也可以看作先人对人自我的充分肯定,与西方对神灵的崇拜不同,从古代文字中,我们能感受到先辈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靠自身顽强的意志与信念努力生活的精神,这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也能起到激励作用。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述,学生可以从对汉字的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精神意义,增强文化意识。

(二)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很多古诗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从这些古诗词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带领学生更好地对古诗词中所描述的景象、意境与其中的精神内涵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在朗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美,并教会学生对古代诗文进行鉴赏,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比如,在进行《山居秋暝》这首古诗的学习时,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学生朗诵这首诗,将学生比较陌生的字标注出来。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此时往往会直接将古诗的内容用白话文翻译给学生听,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固然便捷,但实际上并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形成,也无法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中国的诗歌之美在于意境的营造,而意境需要有想象空间。因此,教师要做的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讲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搭建出有自己独特感悟的意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中完全退出,相反,教师仍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古诗词展开联想,并对其中的审美意境进行更加深入的感知。《山居秋暝》中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学生在阅读到诗的第三句时可以感受到月光在寂静的松木林中静静地照耀,此时的画面是凝固的;
但阅读到第四句时,这寂静的画面中忽然出现了一条流淌着的清泉,驱散了森林中的冷寂,学生仿佛能听见泉水叮咚,鼻间有潮湿的水汽,虽然月光不变,但是为森林注入了活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对诗中描绘的景象产生更加深入的感受,自己的心灵也能在感受诗文的过程中获得平静。这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这一情境中能够获得怎样的感受,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如果学生无法独自思考,还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在与他人交换彼此的看法时,学生能够从更加全面的视角看待诗歌的内涵,能由此感受到诗人抒发的情感与景色给人的感受是相同的,即在寂寞中仍保持一颗豁达的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这一首诗的历史背景与作者的人生经历讲给学生听,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通过对文本进行有效的阅读与学習,学生能够在古代诗歌与现代的审美差距中清晰地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魅力,并在不知不觉中与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使个人的素养获得提升。

(三)引导学生通过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进行古代篇目的教学之外,教师也要发掘其他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以此为切入点,实现传统文化对语文课堂的全方位浸透。比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就可以将传统节日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过程中对传统节日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对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上寻找一段与春节相关的动画或纪录片,并在课堂上播放,调动学生了解相关传统文化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发言,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春节相关知识的了解,知道哪些与春节有关的习俗,自己家是怎样过春节的……让班级中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学生一一发言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出课文的内容,带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了解北京当地的春节习俗。由于传统节日是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的具体活动,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更加主动,学习效率也会更高,这对其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怀因素

人文情怀是人类独有的特质之一。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渗透人文情怀,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这些文章饱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是作者情感的果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挖掘教学材料中的人文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比如,在教学《石灰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渗透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是他在观察石灰烧制后有感而發的。古诗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含义,还要帮助学生明确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借助文言文、古诗词、现代诗歌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名著、名人故事等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学习资料,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完成创作后需要进行反复朗读,将句子修改得流畅,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比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对基本的重点字词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一个城市为对象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这座城市的文化背景资料,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和丰富自身的经历不断加深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六)在民族习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的民族习俗教学,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风俗习惯。比如,在教学《端午节》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有关端午节的内容,让学生明白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龙舟节,在端午节的那一天,可以采艾蒿、包粽子、赛龙舟。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典故,提高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借此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七)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我国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因此,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宣传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文化知识,借助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有效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弊端,让学生能够随时与他人进行交流。例如,学校可以借助网站开设传统文化专栏,专栏中可以包含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视频和故事等,让学生自行观看并留言,浅谈自己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家长进行联系,对家长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家长做宣传传统文化的好帮手,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传统文化并受其熏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与自身的课堂进行充分融合,带领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汤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6):31-32.

[2] 王清鉴.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7):61-63.

猜你喜欢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9期)2020-10-28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写话教学策略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7期)2016-10-1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7期)2016-10-13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渗透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