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3篇(2023年)

发布时间:2023-03-23 10:00:16 来源:网友投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1  7.下面哪一句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表现手法相近()  A.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B.长白峰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C.会当凌绝顶,一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3篇(2023年)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1

  7.下面哪一句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表现手法相近( )

  A.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B.长白峰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E.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8.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沛*在?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风雨不动安如山

  9.表现诗人游览天姥山的急切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把仙境和仙人盛会描写得如此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盛大热烈,是为了_________。

  答案

  7.A.

  8.B

  9.答案]: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10.答案]:反衬现实的黑暗腐朽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例句与C项都是用衬托的手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2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天姥(mǔ)殷岩泉(yǐn)漂白(piāo)刨床(páo)

  B.剡溪(shàn)木屐(jī)威吓(xià)呼号(háo)

  C.澹澹(dàn)渌水(lù)起哄(hōnɡ)泡货(pāo)

  D.恍然(huǎnɡ)訇然(hōnɡ)伎俩(liǎnɡ)拘泥(nì)

  解析:A.“漂”读piǎo,“刨”读bào;B.“吓”读hè;C.“哄”读hònɡ。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

  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

  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

  解析:C.因:依据。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文明发达,经济活动也曾跻身于世界的前列。

  B.指挥控制台上,指挥决策者、工程技术专家正密切地关注着发射前的各种状态和异常声音。

  C.袁隆*的科研成果,不仅使*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D.《城南旧事》的作者是林海音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而编写的自传体小说。

  解析:A.“活动……跻身……前列”搭配不当;B.“状态”包括“声音”;D.句式杂糅,改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作者根据……”。

  答案:C

  阅读下列诗段,回答4~5题。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且放白鹿青崖间……开心颜?”一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答案:体现了作者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

  5.“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答案:消极的思想情绪。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3篇扩展阅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3篇(扩展1)

——梦游天姥吟留别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实录1

  师:同学们都有过做梦的经历,也有自己的梦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追随“诗仙”李白,看看卓然不群的他,会做什么样的梦。先请同学们告诉我,第一次看到《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个诗题的时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李白可能在说梦里的事情

  师:还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是在说一些告别的事情。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诗题是“吟留别”,作诗说离别的事情,有点悲伤的意思。现实很残酷。

  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既然是作别,和谁告别呢?

  生:东鲁的朋友。

  生:通过资料书我看到是从长安被撤职之后,也算是随着自己的心情,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游走。

  师:也就是从京城被赶了出来,在东鲁这个地方呆了一段时间,辞别朋友,写了这首诗。

  师: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还有同学说既然是离别,肯定有点儿悲伤之意。还有问题吗?

  生:“天姥山”中的“姥”为什么不读lǎo

  师:因为这里是老妇人的意思,所以读 mǔ。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读,读的时候把自己阅读中的疑问待会提出来,我们交流。

  (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师:古人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看谁做智者,先来发问。

  生:我感觉第二段和他被贬长安的历程有点相似,但我不知道从哪一部分开始他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谁能给他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生:从“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开始,他前面写的是“迷花倚石忽已暝”,讲的是对朝廷的依赖和喜欢,“忽已暝”写的是喜欢上了朝廷。“熊咆龙吟殷”和“栗深林兮”,讲的是打雷,大体就是他得罪了高力士,得罪了权贵,从“列缺霹雳”开始写自己失宠了,从这开始就有一系列的转变。

  师:对这个问题谁还有补充?

  生:他的解答我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分得再细一点就更好了

  生:我感觉应该是从“千岩万转路不定”开始转变的,因为第一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是写被招入宫中愉快的心情,谢灵运的典故是写他在宫中的成功经验,到“空中闻天鸡”,然后“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应该就是他对官场迷茫了。

  生:他的解答比上一个更细一点,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一个同学的解答。

  师:我们一块来把这一段理顺一下,从刚开始,一直到哪个地方感觉这个景物还是比较美好的?

  生齐答: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师:过渡句是哪一句?

  生齐答:水澹澹兮生烟

  师:刚才有位同学说,影射了他在朝廷做官的一种经历,刚开始比较*静,进入之后渐渐地过渡,最后陷入了一种迷局,甚至是一种很恐怖的境界。

  生:“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这个“栗”和“惊”的意思是什么?在这个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栗”是战栗,“惊”是使动用法,使……惊的意思,在这里的效果就是比较生动,“熊咆龙吟”,有点神叨叨的感觉

  师:对,这两个字都是使动用法。

  (生齐读)

  生:“云青青兮欲雨”中的“雨”字怎么理解?

  生:下雨了

  生:“一夜飞度镜湖月”中的“度”是通假字吗?

  生:我感觉不是,就是“度过”的意思。

  生:我还有疑问,就是这首诗是什么体裁?我看到既有六言,也有四言,到底是属于绝句,还是律诗呢?

  生: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但是李白运用的非常灵活。

  师:他觉得是一首七言古诗,全是七言的么?

  生:不是。

  师:我们看一下诗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个吟本身就是一种文体,这个文体形式是比较自由的,长短可以结合,句式可以参差,类似于我们说的“赋”“引”这样的文体,它不像格律诗形式那样严谨,这样灵活的句式,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我感觉更利于表达感情

  师:对,抒发感情更自由一些。

  生:我有疑问,开头为什么不直接写天姥山,而写瀛洲?

  生:瀛洲是虚幻的一个世界,天姥山就是现实中存在的,由瀛洲引向天姥山就是由虚幻的世界引向现实的世界。

  师:瀛洲是虚幻的一个世界,李白虽然喜欢神游,但刘熙载对李白的诗有这样一个评价:太白诗虽升天浮云,无所不至,然自不离本位。也就是说他虽然可以思接千载,游历万仞,但毕竟还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人。所以他开头先用虚无缥缈的.瀛洲来做一个衬托,做一个铺垫,来引出我们可以追求到的天姥山。

  生:我有疑问,这首诗的题目叫做“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是一首离别诗,但是通篇我读下来却没有感觉到李白一点点离别的愁绪,只读到了壮美的景观,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师:我也挺纳闷的,这不是送别诗么?怎么没有那种杨柳依依的送别之情呢?没有那种“执手相看泪眼”的苦楚呢?

  生:我感觉李白想出新意,完全突破了送别诗的老套,借送别表达不喜欢权贵的政治态度。

  师: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我感觉这个问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学生讨论)

  生:李白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从景物描可以看出感情的变化,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李白最后豁然开朗,这是李白真实的想法。我觉得我们要学*白这种品格。

  师:她的意思是:这篇文章是李白写的,李白就可以不按套路出牌,就可以打破常规,就可以天马行空,就可以自由驰骋,对吗?其实,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很好,我们可以关注一下诗的最后一段。

  生:最后他豁然开朗了。

  师:豁然开朗,只是自己豁然开朗吗?我还要告诉东鲁的朋友们,虽然你们现在远离京城,但是我们可以骑个小鹿,游览名山大川。这是不是对朋友的一种劝勉?这种劝勉没有像《赠汪伦》那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是这种含蓄的表达不是另一番滋味吗?

  师:刚才大家文字上的问题提得很少,我想考考你们文字上的问题。

  (教师检查学生字音、词义)

  师:找个同学读一下这首诗。

  (一生读第一段)

  师:你鼓掌鼓得最热烈,而且心驰神往。告诉我理由?

  生:他读的好,比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他读的抑扬顿挫。

  师:那你试着抑扬顿挫得读一下。

  (一生读)

  师:哪一句他读得很有气势?

  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师:这句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这一句)

  (教师读第二段)

  师: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听得出来,大家在读最后两句的时候适当提高了音调,我感觉还不够,我们试着把最后两句再读一遍,可以吗?挺直腰板,抬起头来。

  (生再齐读)

  师:读得还不够。怎样“开心颜”呢,我们读完后大笑一声行不行?

  (生再读,并开怀大笑)

  师:刚才同学们笑的很开心,这首诗为什么让你笑得这么开心?这首诗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呢?

  (小组讨论)

  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最打动我。李白一生经历坎坷,这句话道出了他对腐朽现实的憎恨与鄙视,决心到自由的天地中,所以后来他喊出这了高亢的绝音。怎么能够忍受屈辱去逢迎权贵,使我不开心呢。这句话抒发了李白对当时社会丑恶现实的愤怒和对权贵强烈的反抗。给这首诗的基调加增添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成分,也点明了主题。

  生:我最感动的一句是:“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在这里非常消极,有点逃避现实的感觉。

  生:我觉得“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并不只是消极,在官场的周折还有一些污秽的东西让自己的心很累了,过去的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作者不再把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的那些东西放在心里,这是一种释然,不能说他是消极的。

  生:我非常赞同刚才同学的观点,反对消极的观点。我最喜欢的一句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很开朗,在官场中不得意,就把自己的灵魂放纵于山水之间,有点像庄子的思想,但并不完全相同。

  生:第二段写了天姥山的壮阔,自己刚刚入朝时受到重用,对朝廷有所依赖,自己一直沉浸在这种表象的美好中,看不到一些污秽和丑陋现象。

  生:从“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这一句可以看出,李白像濯而不妖的青莲,本来无意招惹权贵,但树大招风、才高气盛;“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耐你如何有才,也比不过宦官权贵的谗言和贵妃的悄悄话,他的“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还是难以实现。最后一段可以看出,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后不过是一场梦,世事是不可把握的,因此读起来有些消极的情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这种不同流合污的勇气是最打动我的。

  生:我觉得,李白的寻仙访道是想逃避现实,这是消极的,但也表现了李白的可爱,这是李白最打动我的地方。“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飞度”写出了他急切想去游览的心情;李白的影子真的照在湖里了吗?不一定;“送我至剡溪”表现了对心中世界的向往。因此我觉得李白很可爱。

  生:刚才有同学把李白和庄子相比,我觉得他们差得很远。试想,如果皇帝给李白官做,他还能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吗?

  (学生鼓掌)

  生:我觉得没有必要纠结这个问题,李白选择的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你认为他是积极也好,消极也好,要有一种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所以我们要站在现代角度,你认为他是可爱的,他确实是不拘于世间的污秽,不与官场同流合污,你认为他是消极的,不愿追求自己的梦想,去游玩大好河山,这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我觉得最看重的是他的那种感觉。

  师:我简单总结一下同学们的意见。首先,从这首诗的风格来讲,想象奇特,大胆的运用的了夸张的手法。他塑造的梦境,这就是从他头脑中想象出来的,这就是浪漫主义诗作的两大标志:瑰丽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这两者在这首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从诗歌的内容和感情上看,几个同学产生了不同的一意见,谁说的有理呢?最后这位同学总结了要用辩证的手法看待问题,老师也赞成这种观点,这就是个人的人生价值观的不同。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形式表达你的阅读感受。

  (一小组利用投影仪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

  师:你鼓掌最热烈了,你认为好在哪里?

  生:人们一提到李白都称赞他,但他说不喜欢他,谈了自己的真实的感觉。如果学一首诗的话,肯定要把李白以前写的诗都背一背不断积累,他的好就好在把以前学的诗句都联想起来,挺好的。

  师:我觉得这个同学写的最好的地方是把李白当成一个普通人来写。既不那么称赞他,也不否定他,不远不近,若隐若离,让我想起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呀。

  (一小组展示配画诗)

  生:李白是一个以豪迈浪漫著称的诗人,我来解释一下这两句,李白初到京师时,他写了一首《蜀道难》给贺知章看,贺知章很喜欢,解下身上所带的金龟来换酒,与李白痛饮。我觉得李白的豪放和洒脱是我最喜欢的,所以我把这个写了下来。

  (学生鼓掌)

  师:我想问一下,这幅画是谁画的?

  生:这是我们组学美术的同学画的,你知道吗?这幅画触动我最深的是他的眼镜,你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么画?

  生:画的小

  师:为什么画的这么小?

  生:小了聚光,聚锐气。

  (一小组展示作品)

  生:这是昨天晚上一时兴起,因为李白被称为“诗仙”,所以他在我心中就是一只仙鹤,图中画的鹤就是李白,下面这条河流,是他之前所栖息的生活环境——朝廷,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朝败,同僚嫉恨,在他得到了一番醒悟之后,选择了去寻仙访道,游历大唐江山,这棵树上面画的就是他游历的地方,这些山就是他游历的一些地点,他留下了一些名句,譬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

  (学生鼓掌)

  (一小组唱自编歌词,自谱曲的歌《我们的李白》)

  师:文学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生:我们给李白写了一首小诗,“云青青兮,梦吴越,飞度镜湖;水澹澹兮,登青云,御黄金印;心曳曳兮,世间乐,莫过如此;仕茫茫兮,何时还,且弃名禄。”

  生:我们私下给李白颁了一个奖,这是颁奖词,“你在月下独酌,端起酒杯,对影成了三人。你在天姥梦游,看海边日出,留下绵绵不尽愁。你在桃花潭将要远行,望见友人写下了千古名篇,一身傲气,惊世才华是你一派洒脱,写尽情怀是你,最后你再月中隐去,轻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留下一整片天。”

  (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上了一节很愉快的课,如果你是李白,你会这么快乐吗?也许会,也许不会。但不管怎样我们能感受到就是李白那不屈的灵魂!所以,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难,请记住李白说的话,什么都不能阻止我开心颜和向前!谢谢同学们,下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3篇(扩展2)

——梦游天姥吟留别散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散文1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3篇(扩展3)

——梦游天姥吟留别意义

梦游天姥吟留别意义1

  天姥象征皇权的高贵和神秘,诗人向往天姥山的神秘,想登到山顶,达到皇权的核心,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然而,现实中受到权贵排挤的艰难处境,使得诗人理想的实现倍加艰难。所以,他借助梦境,通过梦游来实现自己的美好幻想。在梦游天姥的过程中,诗人到达向往的清雅之地——剡溪,这正是他所仰慕的诗人谢灵运生活之处。清雅幽静只是天姥山的一面,当诗人深入山林之中,伴随更多的是道路的千回百转,前行的迷乱彷徨,熊咆哮,龙狂吟,整个山林都在震动之中,令人闻之震恐,谈之色变。此种恐怖雄奇的场景,象征诗人仕途不畅,正陷入政治漩涡之中,不可脱身。忽然,仙门中开,转换到另一种场景,日月同辉,金台闪耀,光泽遍地,彩虹为衣,狂风作马,猛虎鼓瑟,鸾鸟驾车,仙人下凡,位列如麻,欢歌笑语,一派热闹辉煌的景象,象征诗人仕途的辉煌,他曾经一度做到翰林学士的位置,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但是,鲁迅先生说,“再幸福的梦也有醒的时候”,李白的美梦也醒了,魂悸魄动,惊起长叹,回到现实,只有枕席相伴,孤独相依,艰难相偎,失意相随,一种浓重的失落和深深的愁苦再次积满心头。从最高点跌落谷底的感觉,终归是痛苦心酸的。李白失去了美好的理想,失去了实现理想的最佳机遇,失去了生命的辉煌。但是,李白终究是李白,即便最失意之时,仍然保有自身的傲气和狂放,获得了尊严,维护了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清醒吗?梦中的游历让他更认清了政治的现实,认清了君主的面目,认清了荣华富贵的虚幻,认清了功名利禄的虚无,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抵过内心的安宁和生命的坚贞。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3篇(扩展4)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反思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反思1

  这是我参加省优质课比赛时的教学设计,当时上完课后心里有万千滋味,有沉浸课堂欲罢不能的兴奋;有猛一轻松,不知该干什么的迷惘;也有没有达到自己期望值的失落……我认为这个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①抓住了诗歌教学的灵魂—读,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进而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诗人的感情。②此设计能够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引导学生重点品味和神仙世界有关的诗句,体会诗人运用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背后承载的感情。

  不足之处在于①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诗句读,然后品味感情。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点拨一定要到位、干脆利索,不然学生会过多纠缠于此而忽略诗歌的感情脉络,致使后面的重要诗句无法充分赏读。②此设计旨在落实读、背、写,但是如果没有充分预习,学生的背和写会变得飘浮无依,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得不到有效训练,只是空摆架子。从课堂情况看,的确是这两点影响了整体效果。

  再反思: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充分活动的环节最难把握,学生总有一些教师无法预料的观点和认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在学习目标指引下,不如让学生大胆质疑、互相对抗,这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反思2

  当时上完课后心情是复杂的,有沉浸课堂欲罢不能的兴奋,也有没有达到自己期望值的失落。

  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抓住了诗歌教学的灵魂—读,并且将教学目标贯穿于始终。以读为

  主,进而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诗人的感情。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二、能够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引导学生重点品味和神仙世界有关的诗句,体会诗人运用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背后承载的感情。

  三、将鉴赏内容分给四个小组,放心大点的让学生通过分析与合作体会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心境。

  不足之处在于:

  在细节上教师点拨一定要到位、干脆利索,不然学生会过多纠缠于此而

  忽略诗歌的感情脉络,致使后面的重要诗句无法充分赏读。本节课旨在落实读、背、写,但是如果没有充分预习,学生的背和写会变得飘浮无依,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得不到有效训练,只是空摆架子。

  再反思: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充分活动的环节最难把握,学生总有一些教师无法预料的观点和认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在学习目标指引下,不如让学生大胆质疑、互相对抗,这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3篇(扩展5)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

  3. 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 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

  教学难点:鉴赏 “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意象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

  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

  四、朗读感知

  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

  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

  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了铺垫。

  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

  (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

  1. 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

  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

  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

  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

  (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

  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

  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

  问题引导:①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究题)

  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

  六、作业设计(见ppt)

  七、板书设计

  一、梦之由  现实天姥 神奇雄峻 景仰向往 对比夸张

  二、梦之境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兴奋、轻松愉快

  登山奇景 壮美奇绝 陶醉、乐而忘返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迷惘、惊悚

  神仙洞府 绚烂辉煌 极度兴奋、愉快

  梦境消失  无限哀痛、留恋

  三、梦之感  蔑视权贵 追求自由

  八、教学反思:

  这篇诗歌是李白的长篇诗歌,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首诗,首先应该要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对诗歌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通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理出了诗歌的层次,然后再具体分析。分析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配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力求达到“和谐高效”的效果。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

  3. 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 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

  教学难点:鉴赏 “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意象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

  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

  四、朗读感知

  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

  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

  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了铺垫。

  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

  (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

  1. 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

  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

  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

  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

  (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

  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

  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

  问题引导:①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究题)

  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

  六、作业设计(见ppt)

  七、板书设计

  一、梦之由  现实天姥 神奇雄峻 景仰向往 对比夸张

  二、梦之境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兴奋、轻松愉快

  登山奇景 壮美奇绝 陶醉、乐而忘返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迷惘、惊悚

  神仙洞府 绚烂辉煌 极度兴奋、愉快

  梦境消失  无限哀痛、留恋

  三、梦之感  蔑视权贵 追求自由

  八、教学反思:

  这篇诗歌是李白的长篇诗歌,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首诗,首先应该要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对诗歌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通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理出了诗歌的层次,然后再具体分析。分析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配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力求达到“和谐高效”的效果。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3篇(扩展6)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1

  这篇文章是一篇留别诗,但是作者通篇没有写留别,也没有表达与朋友的惜别之情,却大谈自己的心志,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这是为了向朋友更清晰地表明自己的心志,表示我此去浙江是不会去做官的,我和官场已经决裂了。我不反对这样的分析,但我倒有一点自己的看法。李白此去浙江,本来就是不带官职去的,李白是因为得罪权贵又得不到玄宗的重用而被放离长安的,你就是不说,大家也知道你此去浙江是不会做官的,要做官也不会去浙江做啊!所以,强调自己去浙江不做官似乎是多此一举。况且,即使是向朋友表明与官场决裂的心志,说说也就可以了,何必还要写上这么一大篇的文章呢?还要煞费苦心地去梦游,还要借“留别”之名来写。所以,我觉得,李白写这样的文章,一定不仅仅只是想向朋友表明心志那么简单。他写这篇文章是有目的的,什么目的?他想通过这篇文章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引起玄宗的注意。注意到我李白表明要和官场决裂了,也许玄宗就会想,你要决裂?我偏不让你决裂,你,李白,回长安来,继续来给我做官。这,就达到李白的目的了。我这样说,好象有点阴暗,但我觉得这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李白在与朋友离别时候,在完全没有必要写自己心志的时候,花大量的篇幅写心志的现象。这就象机关一个小公务员,大叫“我才不想当科长呢”,你说一两次,我当你开玩笑,你见人就说,时时刻刻说,不分场合地表明你的心志,那我就怀疑,你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你实际上非常想当科长。李白还是想做官的,他从小接受的儒家思想决定了他出世的观念不会改变。多年以后,永王李磷起兵造反,李白竟然去当幕僚,就可以窥见他内心的些须隐秘心思。

  学习这样一篇文章,了解李白与官场决裂的心志,背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句子是很容易的,我希望,学生在学完这样一篇文章以后,至少学会一种看人的方法,不至于总把人看成“好人”和“坏人”两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不仅仅只有浪漫,不仅仅只有恣意狂妄,他也有痛苦,他也有烦恼,因为他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总说李白的思想因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很复杂,其实,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早已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了,每一个*人其实都受着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当然是积极去解决困难,但是,但困难大到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的时候,我们往往转而向菩萨求助;当我们努力工作却得不到认可的时候,我们不是也有一段时间会消沉,会颓废吗?当有一个人认可我们的能力,给我们以一定的重担的时候,我们有谁不愿意去尽力把工作做好呢?有谁天生不想有出息?所以,从李白身上,我们不仅仅看见了一个完整的李白,还看见了一个我们可能忽视了的自我。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2

  面对一位熟悉而又陌生的诗仙,手捧一篇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我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些什么呢?这是我抽到《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个课题时头脑中闪现的问题。

  一、我要给学生什么?学生需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是我给出的答案。于是,这课的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发问,应运而生。

  学生问,“这首诗的题目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是一首离别诗,但我怎么没读到一点点离别愁绪呢”“这首诗开头为什么不直接写天姥山,而写瀛洲?”“第二段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这一个个问题既是学生真实的疑问,也切中理解本诗的要害,于是,我明白了,只要充分相信学生,他们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二、我要给学生什么?学生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我就和他们探讨什么。于是,这课的第二个环节就设计为:结合文本,谈谈这首诗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有的同学对“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这奇特的想象产生了兴趣;有的同学体味到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洒脱;有的同学佩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骨气和胆魄;更有的同学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争执不下。辩论之中竟然有同学大胆发问,如果皇帝给李白一个大官做,他还能够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吗?激烈的辩论,最后以一位同学辩证的分析结束,但我想这种争论是没有结束的,因为,学生的思维还在活跃着。

  这更坚定了我以生为本,充分尊重观点他们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我要给学生什么?我能给学生什么呢?我反问到。即使我能给学生些什么,学生能接受吗?

  与其强求给学生些什么,不如看看学生能带给我们什么。

  于是,这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请你用最喜欢的形式表达真实的阅读感受。

  课本诗,古体诗,诗配画,歌唱,颁奖词等等各种各样的文艺形式尽情的展示,更难能可贵的是,不管什么样的形式,就展示的内容来看,既是对文本的分析,又是对文本的深化和拓展。我羡慕学生们的才情,更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提问,交流,释疑,展示。一节课下来,我能给学生什么?这个课前一直思索的问题显得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节课学生给了我很多,很多……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3篇(扩展7)

——中考化学计算常考题介绍及解题技巧3篇

中考化学计算常考题介绍及解题技巧1

  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中考化学计算常考题介绍及解题技巧2

  在处理复杂的模糊题型的选择题时,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设定的参量(*均值或极值),然后用此参量与各选项做比较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不能准确确定设定的参量。

中考化学计算常考题介绍及解题技巧3

  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液、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同一状态的物质的质量遵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的质量关系,因此,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引入差量,根据变化值可以求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差量法的难点在于学生找不到计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的.差与物质的质量也成比例。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3篇(扩展8)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菁选3篇)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1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1),一作《别东鲁诸公》。选自《李太白全集》)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越人(3)语天姥,云霞明灭(4)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5),势拔五岳掩赤城(6)。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7)。

  我欲因之(8)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9)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10)。谢公(11)宿(sù)处今尚在,渌(lù)(12)水荡漾清(13)猿啼。脚著(zhuó)谢公屐(jī)(14),身登青云梯。(15)半壁见海日(16),空中闻天鸡(17)。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8)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19),栗深林兮惊层巅(20)。云青青(21)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烟。列缺(22)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23)青冥(24)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25)。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26)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27),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huǎng)(28)惊起而长嗟(jiē)。惟觉(jué)(29)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30)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31)。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32)安能摧眉折腰(33)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选自《李太白全集》。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越州(绍兴),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鲁东诸公》。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实在。难求:难以寻访。

  (3)越人:指浙江绍兴一带的人。

  (4)云霞明灭:云霞忽明忽暗。

  (5)向天横:遮住天空。横,遮断。

  (6)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超过五岳,遮掩住了赤城拔:超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天台(tāi):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四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

  (7)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面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就显得更低了。

  (8)因之:因,依据。之,代指前段越人的话。

  (9)镜湖:即鉴湖,在绍兴,唐朝最有名的城市湖泊。

  (10)剡(shàn)溪:水名,在今浙江绍兴嵊州市南,曹娥江上游。

  (11)谢公:指南朝绍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居住。

  (12)渌:清澈。

  (13)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14)谢公屐: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特制木鞋,鞋底下安着活动的锯齿,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

  (15)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16)半壁见海日:上到半山腰就见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17)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

  (18)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靠着石,不觉得天色已经晚了。暝,天黑、夜晚。

  (19)熊咆龙吟殷岩泉:熊在怒吼,龙在长鸣,震荡着山山水水,岩中的泉水在震响。“殷源泉”即“源泉殷”。殷,这里作动词用,震响。

  (20)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21)青青:黑沉沉的。

  (22)列缺:闪电。列,通“裂”,分裂。缺,指云的缝隙。电光从云中决裂而出,故称“列缺”。

  (23)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石扉:即石门。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24)青冥:青天。金银台:神仙所居之处。《史记?封禅书》载:据到过蓬莱仙境的人说,那里“黄金银为宫阙”。

  (25)金银台:金银筑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26)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27)鸾回车:鸾鸟驾着车。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回,回旋、运转。

  (28)恍:恍然,猛然。

  (29)觉时:醒时。

  (30)失向来之烟霞: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都不见了。向来,原来。烟霞,指前面所写的仙境。

  (31)东流水:(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3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须,等待。

  (33)摧眉折腰:摧眉,即低眉。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陶渊明曾叹“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译文】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绍兴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绍兴,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琴,鸾鸟拉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惊魂动魄,恍然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会稽(绍兴)。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题目:“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内容大多是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

  【题解】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赏析】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能够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此刻浙江绍兴一带。“信”,在那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齐。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我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此刻浙江天台北,正因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因此叫赤城。之后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十分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那里的“天台一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十分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

  在那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貌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陈丹青语录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从那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爱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以前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之后,李白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那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向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必须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那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那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言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构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之后,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那里,到达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

  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情绪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波澜起伏是就应注意体会的。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状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能够明白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那里能够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用心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下方再简单谈谈这首诗的艺术风格。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证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在叙述的时候,又没有采取*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十分恰当的评论。还就应注意,作者不是为写幻想而写幻想的,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他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不事权贵的主旨,像一盏聚光灯,把全诗照明,幻想在这灯光里才生动起来,否则,即使再铺张百倍,也是不会放出动人的光彩的。

  这首诗是七言古诗。七言古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在唐以前就构成了。到了唐代在思想资料和艺术形式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诗体,主要是七言,也能够兼用或长或短的句子。用韵,能够一韵到底,也能够中间换韵。句数不限,篇幅可长可短,于旧体诗中是比较少受格律拘束的一种。李白很善于写七言古诗。这大概是由于这种诗体流畅自然的特点,更适合于表现他的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就这首诗来说,句法的变化极富于创造性。虽然以七言为基调,但是还交错地运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这样灵活多样的句法用在一首诗里,却并不觉得生拼硬凑,而是浑然一体,十分协调。这是正因全诗为一条感情发展的脉络所贯穿,随着感情的起落,诗句有长有短,节拍有急有缓。有人说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这是十分恰当的。(刘国正)

  本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为了借惜别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诗人构思出一幅梦游奇景,塑造出—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楚辞的风格,加重了诗的浪漫主义色彩。再把这些与当时丑恶的现实加以比较,才回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来,几乎是天衣无缝。这奇特的构思是运用了比喻、比较、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无怪乎杜甫评论此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映射】

  天姥山其实映射的是朝廷。第二段从登山起,描述天姥山的美丽壮阔,来表现自己进入朝廷后初期受到重用之时对朝廷的依靠和好感。而“忽已暝”三字表示自己深陷其中。已被迷惑看不见真正的事实。然后忽然间“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表示他已经开始得罪权贵。之后“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则映射自己失宠。而自己则一向在这种“得”与“失”中挣扎。到达顿悟的境界后,“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才发现这一切的一切但是是一场梦。

  最后一段表现自己对黑暗朝廷的不屑与性格上的洒脱。第一句表达了世事不可把握,略显消极的思想。第二句写出了诗人想隐遁,远离着黑暗污秽的现实世界的想法。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

  主旨:蔑视权贵、对现实不满、不屈于世俗的叛逆,他渴望济苍生、安社稷、辅佐明君治理天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2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李白从离开长安后,因政治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闷愤怨郁结于怀。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虚幻的神仙世界和远离尘俗的山林去寻求解脱。这种遁世思想看似消沉,却不能一笔抹杀,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李白在精神上摆脱尘俗的桎梏。而这才导致他在诗的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的呼声。这种坚决不妥协的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情绪正是这首诗的基调。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也做,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3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两句是说,站在半壁山崖之上,看海上日出,忽听到空中天鸡啼鸣。又是一个梦幻中的神仙境界,峭壁、海日、碧空、天鸡,组成一幅色彩鲜艳,层次分明的图画。

  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会稽,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全诗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其时李白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3篇(扩展9)

——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 (菁选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怎样的豪情壮志。

  李白,衣袂飘摇,羽扇纶巾。盛唐的繁华怎能容得下这位心比天高的志士;长安的街桥又怎能承载这位诗仙的无尽才气。醒也罢,醉也罢,无尽的感慨融于妙笔,汇聚成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人们常常同时提及李白与杜甫同时提及。世人称的“李杜”便源于此。有人把杜甫比作青铜器,把李白比作唐三彩。前者厚重,后者瑰丽。想起唐三彩就想起李白,一样的沉酣恣肆,一样的飞动豪迈,也一样的有西部的异国风情。唐三彩有大漠风沙,长河落日之美,有夜色驼铃与酒与胡姬之美。唐三彩是*与西亚的一个文化之谜,也正如李白身世之谜。李白的血液里,涌动着胡腾舞的音乐,宝蓝色的幻思与琥珀般的酒色,涌动着中古时代西域文化的热烈、激情、豪放及其神秘的瑰丽。

  李白,他是酒仙,他是诗仙。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衣袂一挥便是无限风光。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代表作,带我们走进了李白那充满奇幻色彩的梦境。想起李白的豪迈,又不觉得联想起了易安的婉约。幸甚至哉,于是作诗一首。

  “阴阴翳翳,萦萦绕绕,飘飘渺渺飘飘。电闪雷鸣之势,山峦崩摧,石扉洞天仙府,轰作响,天崩地裂。九州怒,四海惊,神仙咸在其间。

  洞中碧落无垠,路不见,深眸望断天涯。日月流辉,风光金阙宫殿。青云彩霞为裳,风作马,纷纷来下。虎鼓瑟,鸾驾车,风飘仙乐。这次第,怎一个乐字了得?”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被放逐出京后,遇到的一湾明月。温情,飘逸,有仙人之气,送诗人以自由美丽的山山水水。我们看看李白,他梦游天姥,一览仙境,可他并非消极避世,仍然胸怀天下。所以才有梦的醒,让自己清楚地认识这个社会,承认这个事实。这样的人,是痛苦而伟大的。自始至终,他依然记得少年的壮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颗精忠报国的心啊!

  坏才,可以不遇一时,但不会埋没一生。李白,政治上的才能无处施展,于是便把满腔热血倾注于一根笔杆。于是,我们虽然少了一位政客,但我们收获的却是一位华夏奇才!

  李白,是什么让你的内心如此坚毅,是什么让你的步履如此坚定。我想,那该是你的一腔爱国之情吧。

  李白,愿我可以大声呐喊出你的诗篇,勇敢地踏上前方的路!

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2

  当在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时,引起了我探求它的欲望。我进入了梦幻之中,飘飘然仿佛一夜间梦魂跟随着思绪,就在一层朦胧的薄雾之中,清冷月光的映射下,飞渡过月光照射下的一片亮纱一样的镜湖,飞到了那上面的一轮圆月旁。淡淡的湖广映照着我的身影,把我的影子映照在明镜的湖面上,我乘着微微秋风,揽着万古美景,映着狭长的身影,被那明月带到了梦中的

  明月又把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的住处至今还在,碧绿的水映衬着夹岸的美景,荡漾着层层清波,高山上的声声猿啼,更给这里增添了几多清静,几多幽谧几多冷清。我的脚上穿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攀登着石径,纵身登上了耸入青云的阶梯,浩瀚的大海托起那一轮火红的太阳,从陡峭的山腰望去,雄伟壮观,仿佛悬在半空中,在听着清晨公鸡的破晓一鸣、

  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重峦叠嶂的山路千回万转,起伏不定。奇花异草,臣石临立,奇异而又美丽的景物应有尽有,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然发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苍茫的暮色中只能听得到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颤栗,层巅为之惊动。忽然发觉云彩黑沉沉的好像马上就能下起雨水,水光闪闪烟雾腾腾。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

  忽然间电闪雷鸣,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山峦崩催,雷电过处,神仙洞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举目望去,广阔的苍天无边无际看不见洞底,只能够看见那虚无飘渺之中金银交辉,那是日月照耀着楼台,景色壮丽,一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神仙们纷纷从天而降,批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众仙们成排成队密密麻麻,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群仙好像是在迎接诗人的到来。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心惊魄动,忽然醒来长叹不已。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我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中。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的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眼前除了枕席,梦中的神奇景色,全然不见了。

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3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在叙述的时候,又没有采取*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十分恰当的评论。还应该注意,作者不是为写幻想而写幻想的,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他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不事权贵的主旨,像一盏聚光灯,把全诗照明,幻想在这灯光里才生动起来,否则,即使再铺张百倍,也是不会放出动人的光彩的。

  这首诗是七言古诗。七言古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在唐以前就形成了。到了唐代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诗体,主要是七言,也可以兼用或长或短的句子。用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句数不限,篇幅可长可短,于旧体诗中是比较少受格律拘束的一种。李白很善于写七言古诗。这大概是由于这种诗体流畅自然的特点,更适合于表现他的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就这首诗来说,句法的变化极富于创造性。虽然以七言为基调,但是还交错地运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这样灵活多样的句法用在一首诗里,却并不觉得生拼硬凑,而是浑然一体,非常协调。这是因为全诗为一条感情发展的脉络所贯穿,随着感情的起落,诗句有长有短,节拍有急有缓。有人说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这是十分恰当的。

  本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为了借惜别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诗人构思出一幅梦游奇景,塑造出—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楚辞的风格,加重了诗的浪漫主义色彩。再把这些与当时丑恶的现实加以对比,才回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来,几乎是天衣无缝。这奇特的构思是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无怪乎杜甫评论此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推荐访问:留别 考题 梦游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考题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试题及答案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