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睿智文秘网>心得体会 >

零容忍第四集心得体会(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2-08-26 11:48: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零容忍第四集心得体会(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零容忍第四集心得体会(精选文档)

零容忍第四集心得体会4篇

第1篇: 零容忍第四集心得体会

第四集 银行历程

序:

解说:
1600年前,威尼斯人沿着列岛建城,狭窄的水道挡住了普通的船只,人们于是发明了一种名为“贡多拉”的交通工具。这种船的形状窄而深,特殊的不对称设计,让贡多拉可以在任何狭窄的地方穿梭自如,从此城市交通延伸到水城的各个角落。

采访:那是一段国际贸易日趋繁荣的阶段。人们不断地进行着货物的运输交易。比如从英国运到威尼斯来加工的羊毛。

解说:世界上最早的银行也诞生在地中海沿岸。有人说,银行在经济界的地位,只有运输业可以比衡。银行是货币的交通工具,只要是货币存在的地方,银行的触角便可到达。

采访 吴敬琏:银行它是在货币多余的人和货币短缺的人之间,通过这个配置,使得资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解说:几百年来,银行永远占据着一座城市最好最高大的建筑。而无论它的外在形式如何改变,都有着共同的本质:银行经营的,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货币。让这一切得以运转的,则是信用。

第四集 银行历程

解说:
这里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现金的地方──银行。

银行不生产商品,不售卖货物,但每天都有成捆的金钱被送往这里。这些钱来自哪里呢?

解说:
今天,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将钱存入银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很少问这样的问题,银行是怎样的一个机构?那些坐在柜台里数钞票的人都是谁?为什么我们会把钱交给陌生人?这些钱会去往哪里?

马丁迈耶采访:
银行从一开始就是神秘的,但也是可以信任的,人们必须信任银行发行的票据,比如开一张储蓄票据,就必须要相信可以兑换为现金。

解说:银行的生命来源于储户的信任,这种信任既非亲情也非友情,在货币的世界里,它被称为信用。在几百年的银行历史中,无数银行和银行家经营和培育着信用,有些因信用而崛起,有些因信用而坍塌。今天商业社会中最为可贵的“信用”,是怎样出现的呢?

同期:锡耶纳银行博物馆 锡耶纳银行员工介绍银行博物馆:你们可以看这里,支出、存款,这里标出了所有支出的和获取的金钱数目

解说:“借”与“贷”是最早的信用关系。这帐簿上详细地记录了每一笔存款和借款的记录,通过它,货币的去向一目了然。完好保留的商业合同,装裱起来的票据,精细的记账,对契约与交易记录的保护,体现了一家银行对信用的重视。这些陈列品收藏于意大利锡耶纳牧山银行,它成立于1472年至今已经有540年历史,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银行。

牧山银行所在的城市名叫锡耶纳,位于意大利中部,紧邻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锡耶纳是一个对传统格外坚守的城市,建筑,街道,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保留着中世纪的风貌。

采访 锡耶纳银行经理:
锡耶纳是当时位于意大利中部非常重要的社会政治中心,另一方面它也是链接罗马与意大利其他地方,乃至欧洲大陆其他国家包括法国的重要纽带。正因为这个原因,带动了锡耶纳贸易的发展。从而也就有了带动银行业的兴盛。

解说:中世纪,地中海沿岸是全球最发达的贸易区与商业区。那些水运交通便利的港口城市,各国商贩云集,但是货币的不统一,以及长途携带大量金属铸币产生的麻烦和风险,阻碍了贸易的发展。然而一些人却从中看到了赚钱的机会。他们在岸边设立了柜台,为商人们提供一种独特的服务,货币兑换和保管,而这正是银行最早的功能。

采访:锡耶纳银行博物馆 锡耶纳银行员工介绍银行博物馆:这是一张1650年的汇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旅行支票,从此旅行者再也没有必要背着一大保险箱的铸金货币,只要带着这张纸条就可以了,它价值55金盾。

解说:这些古老发明见证了银行的诞生,它们演变成我们今天手里的存折、银行票据或储蓄卡,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银行的出现,造就了意大利经济的繁荣,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市成为当时世界的贸易中心,而贸易的繁荣又反过来为银行生长提供土壤。意大利诞生了第一家现代银行——维尼斯银行,出现了财力雄厚的美第奇银行家族。以至于人们追溯“银行”这个名词起源的时候,会先想到意大利也被称为世界银行的摇篮。

采访陈志武:
商业银行的出现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很自然的人类社会研发出来的一种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票据也是完全民间社会个人与个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自愿交易,自愿发展的一种结果。

解说:正当银行业在地中海沿岸兴起的时候,一种名为“飞钱”的汇兑业务早已在中国使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北宋年间,聪明的商人将“飞钱”的理念进一步创新,于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了。而欧洲最西边的英国,这个在现代金融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在他们的银行历史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金匠银行家。

这是一家成立于1735年的珠宝店,在近300年的时间里,一直为王室成员设计加冕皇冠,在英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采访:这一页上面记载的第一件黄金制品是一个黄金相框,这一本书中记载了成百上千的给皇室制作的黄金饰品。

解说:这家店的创始人,是英国王室的御用金匠,金匠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是职业加工黄金银的手工业者,而他们又与银行有着怎样的关联呢?早年间,黄金在欧洲市场上既可以作为艺术品也可以作为货币。当商人们把黄金托给金匠保管,金匠则出具独家标记的收据,以便这些主顾们能够持着收据来领取黄金。在这个过程中金匠们逐渐发现人们不会同时拿收据来兑换黄金,这无意中促成了一个新的业务出现——放贷。

银行家杂志主编采访:
黄金加工者是第一个放贷者,因为黄金中存在着很大的价值。黄金是一种不易携带的货币,因为它很重,很沉,受到限制。因此人们开始建立银行,从事借贷业务。

解说:只要在金库中预留一定比例的黄金,以便能够应付客户临时的兑换要求,而剩下的黄金可以通过放贷收取利息。这个古老的行为,逐渐演变成货币史上的重要创新:部分准备金体系。这个体系界定了存贷款比例关系,成为现代银行风险与稳健的衡量标准。不管是在意大利、英国还是其它国家,通过存款与借贷,银行将货币转化成资本,完成了货币史上的一次重要飞跃。

采访:锡耶纳银行博物馆 锡耶纳银行员工介绍银行博物馆:这是银行与一个农民之间签订的关于买卖牲畜猪的最早的契约之一,这个饲养员当时急需一些资金来从事自己的业务。这里写着:图德米尼(Turmini)要求获得买卖12头猪的相关资金。

解说:现代银行的形成改变了货币的命运,它把社会是闲置的钱汇聚起来,投向需要发展壮大的企业和行业,加快了经济运转的速度,几百年来,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银行的贷款。如果说货币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如同血液对于人体,那么银行就如同输送血液的心脏。

中信证券程博名采访:只有这些钱在市场上不断的去运用,不断地去周转,不断地去产生效益,那么货币的功能才会体现出来。

解说: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家族的名字。在整个18世纪他几乎是财富的代名词,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他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今天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世界各处拥有富丽堂皇的宫殿,然而,这个家族的货币王国之路,则是以破旧的犹太聚居区为起点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采访:
家族最初的成员出生于法兰克福的一个贫民窟,每天晚上都是大门紧闭,第二天早晨才会开门,因此晚上不允许在外面做生意。

解说:伊夫林先生是家族在英国分支的第五代后人,他的先辈内森罗斯柴尔德是整个家族最显赫的银行家,内森出生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十几岁那年,他的父亲梅耶·罗斯柴尔德依靠经营政府公债和进行古钱币交易为生,在生意中罗斯柴尔德结识的第一个大客户是当时黑森州的统领——黑森公爵。

采访伊夫林·罗斯柴尔德:黑森公爵可以说是欧洲最富有的人,当时德国不同的州由不同的公爵统领。

解说:然而就在不久后一场席卷欧洲的战争爆发了,十八世纪末,法国人拿破仑开始了统一欧洲的计划。1806年,拿破仑占领了莱茵河畔的黑森州,已经失去统治地位的黑森公爵无奈下将财产托付给罗斯柴尔德逃亡欧洲。拿破仑下令寻找这笔财产的下落,并发出警告称:任何藏匿者都将被送上军事法庭。此时的罗斯柴尔德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德国犹太博物馆馆长采访:
当时梅耶·罗斯柴尔德和他的家人被警察监视,询问还有施压,他们依旧坚守了对黑森公爵的忠诚,使得他的一大笔钱得以保存下来。

解说:在忠实于客户和屈服于权力之间,罗斯柴尔德选择了前者。1813年,随着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失败,重新夺回权力的黑森公爵回到法兰克福,罗斯柴尔德家族八年来的坚守捍卫的不仅仅是客户的财产,更是银行家的声望和信誉。

罗斯柴尔德家族采访:
我们确实是在努力形成一个伦理结构,一个诚信结构,各个兄弟之间的合作,即建立一种诚信的标准。

解说:尽管在法兰克福已经小有名气,但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着更大的野心,向海外拓展。在父亲的影响下,内森先去往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从事贸易,然而他很快意识到占领金融制高点的必要性,他把目光锁定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

解说:19世纪初的伦敦,扮演着欧洲金融中心的角色,而皇家交易所则是商人和银行家云集的场所。在皇家交易所的柱子前,内森常常以他惯有的姿势站着,没有人能读懂这表情的含义,也没有人能够知晓内森的内心世界,他的目标是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银行集团。

很快内森的兄弟们相继在法兰克福、维也纳、那不勒斯、巴黎各地开了分行,他们通过紧密的血缘关系在世界范围操控着货币的流向,他们共同信仰着一句家训: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

德国犹太博物馆馆长采访:他们通过遍及欧洲各地的分支,合理利用了资本发达的国家多余的钱,通过金融手段用于很多其它的欧洲国家的建设,比如奥地利、普鲁士。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他们也开始帮助一些南美国家,比如巴西,这是他们最主要的贡献,通过公债交易在经济上支持欧洲国家。

解说:通过家族网络,在世界各地的公债发行,到19世纪中期,罗斯柴尔德共累计约60亿美金的资产,当时在欧洲流行这样一句话:欧洲拥有六大强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奥匈帝国、普鲁士和罗斯柴尔德。

银行业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在这个家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世界是早期的铁路、地铁等重要基础设施都来自罗斯柴尔德的贷款。在家族成员伊夫林先生的房间里,有一枚家族徽章,五支箭代表了五兄弟间的团结与合作,那来自几百年前法兰克福犹太聚集区的古老家训影响着每一个家族后代。

德国犹太博物馆馆长采访:家族的座右铭:勤奋 团结 可靠。尽管听上去有些老套,确是伦理学家所认为的公民价值。

解说:信誉作为整个商业体系得以发展和运转的基础,成为几百年来商业银行经营的准则,在罗斯柴尔德时代,出现了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银行家族,德国柏林银行家布雷施劳德,在英国与罗斯柴尔德齐名的巴林家族,美国最富有的洛克菲勒家族,影响整个世界的摩根家族。正是成长起来的一批批银行家,将资本的力量传输到世界各地。从英国伦敦金融城,德国法兰克福到美国的华尔街,日本东京金融区,每个国家金融中心背后中,都离不开银行业的支撑。

采访 朱宁:银行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在于把信用体系带到了人类社会。信用体制的推出, 我觉得是银行对于整个人类经济体系的发展,做出的最大的一个贡献。

解说:伦敦金融城是个充满矛盾的地方。它有着最现代的建筑,同时它也是伦敦最古老的地方。古老的街道和现代的商业背后,隐藏的是千年的历史文化。尽管这座城市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两次严重的大火灾,但在重建的时候仍然保留着传统与现代的并存。

伦敦金融城主席采访:
我们可以从伦敦的一些古老的名字中看到,它的贸易历史很长,长期以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解说:进入19世纪,伦敦已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但整个城市的成功是建立在伦敦人付出代价的基础上的。随着人口的增长,伦敦人分化成了富人和穷人。

银行代表着富人的文化,那些手工业者、仆人、以及成长中的工人阶级,都不属于当时银行提供服务的富有阶层范围。人们曾把银行比喻成山顶上的城市,高高在上。直到1810年,英国开始有了为平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储蓄银行。从此,储蓄成为英国普通百姓的重要理财手段。

采访 伦敦老人介绍自己的储蓄帐户:这是我的第一个储蓄帐户。

如果我生日的时候或是在圣诞节的时候剩下的钱,我一般不会花掉,而是把它存在这个账户上, 到1926年年底,我就有整整四英镑,没有零头。

我有记录帐户的习惯, 这里展示了我从刚刚出生起的存款状况,大概从这个阶段开始,数额开始不断增长,我存了足够结婚的款项。

解说:乔治的第一份工作是制图员,当时他的工资还够不上缴税的范畴。他的每一笔存款都是未来生活的基本保证,

伦敦老人采访:这些钱其实是为了应急用的,当时大家都这么做,因为我们担心进入workhouse,这些地方都是一些被抛弃的老人,而且没有生活来源。对于我的家庭来说,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一个体面的葬礼,我母亲每星期还积攒4便士作为她以后的葬礼之用。

解说:储户愿意把未来交托给银行,代表着一种信任,然而这信任形成的过程中,却不乏惨痛的经历。在历史上,因为银行自身经营不善,造成小储户倾家荡产的案例时有发生,这让富有的银行家和普通民众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为了在储户中建立一种信任,1817年,英国颁布《储蓄银行法》,法律要求银行将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以确保储户存款的稳定。这是第一部和银行相关的法律。一百年后美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在大萧条中数千家银行到闭,众多储户的财产付诸东流,为了保护储户利益,1933年美国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推行联邦存款保险制度,保护了存款人利益。而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银行法,都以保护储户基本权益为出发点,因为再小的一笔存款,都是银行生存的活水之源。

采访:伦敦老人 我们订婚之后就开始存钱,因为不管怎么说都需要有住的地方,只有自己的房子才是最踏实的。

我55年就一直住在这所房子里,我们很享受生活,我们有四个孩子,加上我们两个大人,确实有点挤,但我们还是生活下来了。

解说:如果说整个十八、十九世纪,世界上最优秀的银行都是由家族或贵族创立的,他们用血脉和传承稳固着自己的金融帝国,而进入二十世纪,银行的发展打破了家族式的垄断,逐渐形成了现代的银行业格局。

罗斯柴尔德家族采访:
公司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家族,也取决于参与其中的人,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很有能力,甚至有的人比家族内部的人还优秀。

解说:这个曾经为了稳固家族事业,甚至实行家族内部通婚制度的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今天却是由毫无血缘关系的希金斯先生担任首席执行官,他掌管了这家银行的主要业务。这是20世纪以来,世界银行业发生的一个重大改变,家族银行、私人银行逐渐演变成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最早诞生于16世纪的远洋贸易领域,商人们以合股的形式分担风险,共享收益。股份制公司让贸易到达更遥远的世界。而当这项伟大的发明和银行对接的时候,现代金融的翅膀,帮助银行完成了又一次飞跃。

银行家杂志主编采访:
处于商业目的的股份制银行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此前银行的规模取决于所有者的财产多少,因此股份制银行可以让银行在很多人中广泛筹集资金,使用这些资金来发展业务

中国 上海 解说:1921年,在今天的上海外滩12号,一座新古典派风格的建筑,出现在中国人面前;
建筑大楼采用了意大利的花岗岩、大理石、法国的吊灯、巴西的红木等等。门口的铜狮则是按照中国衙门的样子设计的,它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狮子银行,而它的真名则取自汇款丰裕汇丰银行。这家银行最初成立于1865年,它采取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模式,由英格兰人苏石兰在14名商人中募集了500万港元,将总部设在香港,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现代化的金融业务,这头雄狮的影响力迅速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散播开来,它的分行遍及上海、东京、加尔各答、曼谷、伦敦、巴黎和纽约。

采访:当时的背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仅是军事侵略,经济上的掠夺,所以他要把银行开过来,当时有很多国家的银行在中国落户。但当时中国的民族银行业,非常弱。

吴敬琏:中国到明清之际,就出现了山西票号,你看山西的票号是为什么谁服务的?主要不是为市场服务的,主要是为政府服务的,就是上缴下拨财政的收入,

解说:而20世纪初,随着外国的股份制银行进入中国,中国本土靠着银两汇总起家的票号,则受到很大打击,单薄的资金力量无法和股份制银行竞争,曾有人提出,要把票号改成股份制银行实现票号联合,但遭到了很多东家和大掌柜的反对。1914年,随着票号之首——日升昌的破产,票号左右中国金融业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终结了。穿马褂的票号日渐衰落,着西装的银行取而代之。

采访:我觉得银行体系,无论在任何时代,它要能够非常有效的为经济体的发展做出贡献,很大程度上它必须要独立于政治体系,因为只有它依赖于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才有可能保证自己的价值,自己的贡献,能够源源不断地反映到自己的业务中。

解说:清晨的伦敦金融城是安静的,古老的气息似乎和人们心中对金融业的理解相去甚远。

就是在这片土壤,英国的银行业曾经历过大浪淘沙的过程,在祥和的老街道里暗藏了市场最残酷的竞争。但是,同样是这片土壤孕育了现代银行业,正是市场化之下的竞争,为银行的成长提供着公平的机会。

今天,世界主要银行,几乎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他们有义务向公众披露资产、债务、经营业绩,并接受股东和公众监督。股份制不仅壮大了银行资本,同时明晰了产权结构,将资产拥有者和管理者分离。银行告别了一人独揽大权的时代,职业银行家从此出现,维护信誉不再只是一种道德约束,它渗透到一家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而在中国相当长的时间里,银行一直是国有机构,银行的观念在政府和企业中徘徊。也就是信用主体模糊,由此带来了诸多问题。

中信银行陈小宪采访:政府的官员或者一些国有的企业,它们觉得你这个钱贷给我,你没有必要在催还款,因为你是国家的,你的钱是国家的,我也是国家的,我用也用在所谓国家需要的地方,还不了,反正总有一天能还上。我觉得这个是一种过去商品经济不发达产生的固有的想法。

采访 黄明:银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国家的色彩太浓厚了,它不一个纯的商业银行,纯的商业机构,这样其结果就是,它给我们经济输血的时候,会经常是极低的效率。

解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1986年新中国开始出现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渐打破了四大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但是对于长期在国有制管理下的银行业来说,要出现符合市场经济的银行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采访 黄明:我们的银行,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银行的高层,他不把自己当成一个银行家,他把自己当成一个政府官员,毕竟他们当中的人后来做官去了,甚至带着级别等等之类的,因为他的任命不是由股东任命,他的任命根本上是由国家政府去任命的,那么当他们把自己当作官员的时候,他是不是把银行的经营最大的宗旨是为了创造财富、股东的财富,而是说是上级的满意,这根本上就决定了银行的经营效率不高。

解说:中国的现代银行刚刚走过100多年,与那些有几百年历史积淀的国际性商业银行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而这也许会给未来的中国银行业留下更多的探索空间。

从上世纪80年代,一平方英里的伦敦金融城,已无法容纳不断扩张的金融机构,众多银行将总部搬到了位于伦敦西区的金丝雀码头。这里不再有传统的老建筑,取而代之的是摩天大楼。这里也成为英国最有活力的新金融区。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几千公里外的美国华尔街。众多金融机构早已离开地理意义上的华尔街,在这不足500米的狭窄街道已经找不到银行机构的踪迹了。然而银行的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地理位置上,银行的实质也在发生着改变。

随着证券市场的繁荣,商业银行对货币的输血功能逐渐受到其他融资方式的挑战,这促使商业银行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1999年美国结束了长达66年之久的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壁垒被打破,银行开始从事风险更高的业务,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拉开了金融业全方位竞争的序幕。

金融时报主编采访:我们拥有全能型银行,既向顾客,商业公司提供贷款,与此同时,他们也进行交易,在市场上参与投机。

经济学人主编采访:
有人称之为赌场资本主义。

解说:1992年,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曾用巨大的赌场作为比喻,他认为现代金融市场具备了赌场的所有要素:赌徒、赌具、赌资、筹码和规则,也像赌场一样充满了投机和风险。从事950年到2000年间,美国金融从业人员增长了76%,金融业创造的产值从79亿美元增长到了1.1万亿美元,而这些数字,在2008年戛然而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很多国际性大银行因其风险业务比重过大而受到重创,甚至倒闭。有关贪婪、欲望的指责接踵而来,人们认为银行业绑架了世界,导致很多国家的经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所有的矛盾最终在2011年集中爆发,口号“这是我的钱,我现在想要回来”美国民众发起“占领华尔街”活动,引发了世界性的抗议活动。

采访:当金融机构陷入困境时,就没有足够的安全网,因此就只能由纳税人买单,这实际上是所有纳税人为投资银行提供的补贴,也就说损失都被社会化,被分滩到我们所有人身上,但受益的只是那些少数人。

解说:在货币史中,银行的发展道路一直充满坎坷。从意大利的古老银行,到英国的金匠柜台,从第一台自动提款机的发明,到全数字化的银行系统,银行已经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形成了一张银行之网。在这张网编织的过程中,风险和教训常伴其左右。

1929年,经济大萧条中有至少五千家银行陆续倒闭。1995年,因一名交易员的错误交易,有着233年历史的英国老牌贵族银行巴林银行倒闭。2008年,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因贷款过度,资本金不够,在银行挤兑中倒闭。2011年,苏格兰皇家银行因管理混乱,监管不力,曾一度濒临破产。死亡面前,再辉煌的成就,再悠久的历史,都变得如此脆弱,唯有小心翼翼地经营,控制风险,加之有效的监管体系。

马丁迈耶采访:
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危机是银行体系固有的。

美国金融数学家采访:
生活中的规定不是永久的,你制定的规则是在下一次变化之前使用的。

解说:在危机中我们也能看到成功的故事。成立于1472年今天仍在营业的牧山银行现在是意大利的第三大银行。在这540年的历史中,牧山银行几乎经历了人类已经建立过的所有政治体制。其中有80年的锡耶纳共和国,有300年的德国,西班牙,法国先后入侵与主宰的意大利,有60年代的君主制,有20年的墨索里尼法西斯主义,也有60年的宪政共和国。

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五个世纪之多,是半个千年之多,历经政党的变化,君主的颠覆,地域的纷争,国家的不测,这些都没有让牧山银行夭折,没有让信用文化消失。这是牧山的幸运,是银行业的幸运,也是金融业的幸运。与其他古老的私人银行一样,锡耶纳牧山银行发展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米兰交易所上市交易。

第2篇: 零容忍第四集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心得体会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心得体会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作为十八大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


  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腐败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败的警钟。


  公开的反腐通报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因此,社会对腐败的认识往往隔着一层纸,对“大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认识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


  即使是一些身处其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和详情。


  腐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离普通党员到底有多远,这些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都可以在专题片中找到线索,甚至获得灵魂深处的震撼。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


  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


  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


  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


  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心得体会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和党风。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党内政治生活新要求,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在全党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将成为从严治党新常态。


  “补了课、充了电,思想受到洗礼,灵魂受到触动”,这是很多党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感慨。


  查摆问题,一些人的对照检查材料数易其稿,自我剖析触及痛处;互相批评,专题民主生活会充满辣味,脸红心跳揭短亮丑……教育实践活动让党员经历了一次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发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探索出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


  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


  如果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是炼不出钢来的。


  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同是否经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密切相关。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要不断增强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党内生活就必须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决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


  这些年,为什么一些地方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盛行,为什么一些单位出现了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搞利益集团、利益交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了严肃的党内生活。


  活动收官,要把清朗的政治生态保持下去,就需要继续下大气力解决好影响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提高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集中统一,决不能表面上喊着和中央保持一致、实际上却没当回事甚至自行其是。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党内各种重要关系都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设定和处理。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


  每个党员、干部都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锻造政治品格、坚定做人准则、激发信念精神,我们的党就一定能够成为领导伟大事业的坚强核心。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心得体会
  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片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我从中看到很多东西,也想到了很多东西。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国民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新形势、新任务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广大干部职工都应该认真自觉地学习、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政策方针,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作为一个电力企业物流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的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必须立足岗位、塌实工作、爱岗敬业,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实际行动,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闪光。


  我觉得我们还应该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有的时候我们在学习上总是静不下心来,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推三阻四,走形势主义,结果是“只闻学习口号响,不见学习水平涨”。许多东西只有静心研读,才能有所思,有所获。活生生的事实还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不静,心不静,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拒绝不了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因此,我们必须要经常认真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学到真本领,努力做一个新时期优秀的党员。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心得体会
  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追逃》,第八集《标本兼治》。n据悉,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讲述了一些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片子对我思想震动很大。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一些干部由于放松了自己思想修养,忘记了党的宗旨,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逐步淡漠了法制观念,在个人私欲驱使下,在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子女关面前前丧失原则,置党多年的培养教育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有悖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原则和宗旨的事情,迈出了罪恶的步子,最终身败名裂。王宝森、成克杰、胡长清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原来是人民的干部,现在成了人民的罪人,其教训是惨痛的。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一定要从这些案例中吸取教育,引以为戒。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了远大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会为之努力奋斗。有了高尚的品格和品德,就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革命初期抛头颅洒热血舍身取义的仁人志士,战争年代的用自己的身躯堵枪眼、挺起炸药包以及奋不顾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斗英雄,他们正因为是有了三座大山,解救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建立人民政权远大目标,并有了必胜的信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那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儿女,改革开放时代与时俱进一心为民谋利的先进人物,也因为是有了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信念。人离开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难免会变得庸俗不堪直至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资产阶级的人生哲理
  人的崇高理想和信念不是由生俱来的,是来自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对自然界客观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而这些都要靠学习。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共产党,正是学习理解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界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作为旗帜,才召唤聚集了千百万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组成了先锋队伍,为共产主义的崇高远大目标而前仆后继浴血奋斗,取得了人民政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生活条件好了,容易滋生讲求个人享受的情绪,容易放松自身政治学习和思想修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会淡薄,进而崇高信仰、革命的理想就会淡忘。特别是东欧剧变、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谷,对共产主义运动容易产生困惑,以至于对共产主义理想产生动摇,因此,这个时候加强马克思理论学习,加强对党的理论、纲领、宗旨、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学习,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理论的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用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树立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总难免有点惰性,非常需要别人的监督。特别是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一些不法分子,总会利用金钱美女拉拢腐蚀我们的干部。我们干部手中的权利如果失去监督,就会成为谋取私利或小集团利益的工具。只有实行政务公开,把权力的运作置于阳光之下,置于群众监督之中才能有效地防止****滋生。


  要防腐拒变,自律是关键。做到始终保持廉洁自律,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这是每一名干部最基本的行为准绳。党一直教育我们要廉洁奉公、严格自律,经常向大家敲警钟。党员干部不廉洁,不仅会使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受到扭曲和破坏,而且会使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有些党员干部并非学识不高,能力不强,就是因为未能廉洁自律,最后走向犯罪。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警钟长鸣,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排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要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抵制诱惑保持一身正气,保持共产党员本质。


  
  

第3篇: 零容忍第四集心得体会

筑梦中国第四集心得体会

  1977年7月30日晚,邓小平呈此刻了北京国际足球友爱约请赛决赛的看台上。八万观众自提倡立,长时刻拍手,这是邓小平再次复出后的一次轻松表态。那一刻,中外媒体的镜头瞄准了邓小平,也瞄准了喜悦的人群。日本配合社的动静说,欢呼的人们或者已经意识到,中国的运气将和这位容光抖擞的老人牢牢连在一路。
  1977年7月16日至21日,党的十届三中全会,规复了邓小平的党政军率领职务。然而,摆在邓小平眼前的却是一个严厉的实际。
  其时的天下正孕育着新的变革。在美国,新技能革命突飞猛进,科技前进日新月异;在亚洲,日本百尺竿头,跻出身界经济强国之列;而靠吸引外国资金和技能实现了经济起飞的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成为亚洲新兴的发家经济体,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而此时,中国方才经验了十年内哄,经济成长程度与发家国度的差距越拉越大,尚有两亿多人没有办理温饱题目。中国这条东方巨龙,正等候着一次转折性的从头出发。
  科学技能是出产力,为社会主义处事的脑力劳动者是劳感人民的一部门,这对付成长我国科学奇迹,有极其亲近的相关。
  一个党、一个国度、一个民族,假如统统从本本出发,头脑僵化、迷信流行,那它就不能提高,它的朝气就遏制了,就要亡党亡国。
  假云云刻再不实施改良,我们的当代化奇迹和社会主义奇迹就会被断送。

把马克思主义的广泛真理同我国的详细现实团结起来,走本身的阶梯,建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恒久汗青履历得出的根基结论。
  中国敦促国度当代化的风格旁鸱,迸发出刺眼的活力。可是改良也不行停止地与旧体制之间产生着厉害碰撞,废除旧体制的进程中发生的抵牾,逐渐蕴蓄并触及经济、社会等各个规模。
  二十世纪八十年月末九十年月初,海表里产生严峻政治风浪,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奇迹碰着严峻荆棘。面临严厉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僵持以经济建树为中心,僵持四项根基原则,僵持改良开放,强项维护国度安详和社会不变,担当住了严厉检验。
  人们的存眷核心指向了将来。社会主义还行不可?改良向那里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继承推进?一个个疑问萦绕在许多人的心头。在此紧急关头,1992 年1月,邓小平的专列再次驶出北京。已经八十八岁高龄的邓小平又来到了中国的南边。一个多月的时刻里,他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颁发了多次发言,对付什么是社会主义、奈何建树社会主义给出了答复。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出产力、成长出产力、没落聚敛、消除南北极分化,最终到达配合富饶。根基蹊径要管一百年,摇动不得。不要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对付怎样对待改良中呈现的新事物和新题目,邓小平提出不要搞争论。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刻干,一争论就伟大了,把时刻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成长才是硬原理。
  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在改良开放的重要关隘以他特有的改良精力为中国指明白阶梯,将这个国度再次引入了汗青的快车道。
  邓小平南边发言,是在国际海内面对严厉检验的重大汗青关头,僵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蹊径,深刻答复恒久约束人们头脑的很多重大熟悉题目,把改良开放和当代化建树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头脑、脚扎实地的宣言书。
  以邓小平为焦点的党的第二代中央率领集团教育全党世界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树正反两方面履历,小心天下社会主义汗青履历,作出把党和国度事变中心转移到经济建树上来、实施改良开放的汗青性决定,深刻显现社会主义本质,建立社会主义低级阶段根基蹊径,明晰提出走本身的路、建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答复了建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基题目,乐成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4篇: 零容忍第四集心得体会

观看《国家监察》第四集《护航民生》心得体会 10篇

观看《国家监察》第四集《护航民生》心得体会一

  注重基层建设与民生项目,对于任何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领导干部个人来说都是老话长谈的内容,好像所有的报告与总结、下一季度的代办事项中首要提起的一句话就是“注重基层建设与民生项目”,百姓的事情关注度提高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好事情,但好的事情变成了纸上谈兵,空谈的理想主义未免略显尴尬。究其根本,令人深思。

  在地方政府建设的方面来讲,首先基层建设与民生项目涵盖范围广。建设的实质在于提高基层人民的可参与性与可操作性项目,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而几层的建设最为繁琐负责,且涵盖范围之多之广,都必须逐个击破,无法一概而论之。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但随着能做的事情都是“鸡毛蒜皮”,做成的事情却是“凤毛麟角”,时时刻刻都打击着参与者的士气,久而久之,在懈怠情绪引导下造成了战斗士气低下的情况,对于基层的美好建设与期许只能跃然纸上,变成了空谈。

  在个人建设方面来讲,一方面是错误的政绩观,作为委以重任的领导干部,任期短,盲目追求突出政绩,只做“有意义”的项目。这种追求任期政绩的错误风气,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到头来破坏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造成没法收拾的烂摊子。说到底,这也是—种腐败行为,就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另一方面,一些人当了一把手,就把令来行。上任就拿一个思路,旧项目还没消化,新项目已经引进,追求新颖,新官不理旧事。这种人事先并不熟悉任职的地方,又生怕干部群众说自己没思路,没政绩,没魄力,因此就要想方设法打造全新的样板工程,另起炉灶成了常事。短命的项目一个接一个,夭折的项目一个接一个,该干的民生大事都落空了,苦了—方百姓,留下骂名恶评。使得民生建设不但成为了空话,更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失去了民心所向,群众的基础力量丧失。

  在地方政府方面,规划设定倒查追责缺一不可,解决民生项目空谈,一是改善干部的任期制度和考核制度,无政绩不升官的惯性思维要绝对摒弃,因为一己私欲导求政绩导致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负债累累,收到损害的是我们每一个人。二是财务预期分明,项目规划细小到分,只有精准度高的项目才有绝对的信服力,让上级帮扶部门看得懂,让群众百姓看得明。三是立项迅速,延期问责。项目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上级扶助资金,争取了资金又无限期延长项目期,这无疑是为腐败埋下祸根,有时间限制,完成度节点的项目,既是对政府部门的约束,也是对百姓切身利益的维护。

  落实基础建设与民生项目,先要学习为官之道,当官为民不是为己,做官不是抬高了身价而是担起了责任,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个人严格自我操守,更需要中坚力量进行监督与举报,双重力量压力下得到的是群众的信任、个人的清廉、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扎实肯干,上下一心,民生建设不再是一纸空谈。

观看《国家监察》第四集《护航民生》心得体会二

  腐败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着政府形象,在一些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没有得到切实解决时,百姓对政府的认同确实存在障碍。加上日前屡次出现官员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更是让民众对官员望而却步,不敢靠近。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违背了执政原则,脱离了服务宗旨。

  基层腐败的案例总是层出不穷,在国家加大扶贫力度的今天,又有一部分“苍蝇”趁机蚕食国家财产,损害人民利益。

  扶贫资金和惠民工程腐败者贪腐的重点领域,我们在新闻中看到过水渠的混凝土手捏碎成渣沫,看到过惠民资金递到百姓手中时严重缩水,也看到过住洋房开汽车的低保户。他们的存在是对当地政府的深深嘲讽,它已变成了腐败者的最好证据!!

  腐败者们无孔不入,贪腐得这样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他们为了谋求私利昧了良心。而当这些人是建筑者,是基层官员、是监理人员等手握权力,关系民生的人时,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造成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

  基层贪腐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虽然相关人员已经收到了相应的惩罚,但是在反对腐败的路上我们任重道远,有利益的地方就有寻租利益的群体,这没有错,但当对利益的寻求超过内心道德的重量、超过原则的尺度时,腐败就会产生。主观内心的建设我们不去谈,一愿民众做好政府的监督员,敢于揭露一切腐败现象。二愿国家加大贪腐惩处力度,切不可隔靴搔痒。

  新时期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在执政的工作中,身处的环境复杂,面临的诱惑繁多,只有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心中谨记我党宗旨,端正思想,体察百姓疾苦,努力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注重工作实绩,方可从根源脱离腐败之害。不能忽视监督部门在干部管理上的突出作为,也不能磨灭监察部门在前一时期做出的成绩,但在漫长的反复倡廉工作中仍任重而道远。需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从而清除腐败赖以滋生的土壤,遏制腐败行为。

观看《国家监察》第四集《护航民生》心得体会三

  古人有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党的事业、群众福祉就如坝内之江河,水润民生,承载着13亿人民群众的美好“中国梦”;党员干部犹如堤坝,防渗护水,推动着民族复兴的美好事业不断向前;那些不合格的党员就是寄蚁,钻洞溃坝,置群众的利益而不顾。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就是要用党性加固堤坝、清除寄蚁、修补穴洞,使党的事业、群众的福祉源远流长。

  加固“堤坝”。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持续推动发展,抑或是扎实改善社会民生,党员干部都起着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而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注重提高党性,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履行“八项义务”,正确行使“八项权利”,把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精神融入修身律己、实干履职、用权为民的全过程,以实际行动树标杆、作表率,把党员身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抑制“寄蚁”。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老虎”、“苍蝇”一起打,对腐败现象保持高压态势,对那些放松党性修养的锤炼,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精神上魂、变色、变节、变质的寄蚁清除出党员干部队伍,振了信心,凝聚了民心。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薄、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对“问题”党员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帮扶,对“假”党员一律给予清除,对不合格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稳妥慎重给予组织处置,坚决抑制寄蚁的产生,提升党员队伍纯度。

  修补“穴洞”。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关键在于做。党员干部必须弄清做什么、如何做。对此,开展学习教育中要突出正面教育,以建党95周年的契机,开展评选、表彰、宣传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等,鼓励党员干部要“心中有榜样”,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正面教育中,引导党员牢记党规党纪,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积极为党工作,在正面教育中实现抑制“蚁穴”的扩大、修补蚁穴空洞的效果。

观看《国家监察》第四集《护航民生》心得体会四

  发生在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首先是严重败坏了党和国家机关的形象。因为和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国家干部”就是基层村社一级的村干部,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些人就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

  其次,基层的腐败容易导致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的恶化,严重的还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因为基层的村干部与老百姓打交道时间最多、对老百姓也知根知底,所以他 在搞腐败的时候更容易有恃无恐,这些行为更容易直接侵犯了人民群众正当合法的权益,势必导致基层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的恶化,最终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

  最重要的是基层这样“苍蝇式”的腐败还更容易加重基层老百姓的负担,因为吃拿卡要、以权谋私、虚报冒领等手段,tanwu“四风”者是不可能自己掏腰包,最终的买单者都是基层的老百姓,最终的结果就是将这些开支转嫁到基层老百姓的头上,加重了基层人民群众的负担。

  从中纪委发出的通报可以看出,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腐败主要有,吃拿卡要、违规操作、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征地补偿款和旧村改造资金,在拆除违法建筑中徇私枉法、失职渎职等问题、欺压百姓等“四风”问题,更有甚着连孤儿生活费都不放过。可见基层民生领域“四风”腐败其危害性并不亚于党政部门干部的“大虎式”反腐的危害之大,如果不狠刹民生领域“四风”,我党的执政根基将严重受到侵蚀。

观看《国家监察》第四集《护航民生》心得体会五

  民生工程容不得一笔糊涂账,民生工程就是“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早已作了界定。民生工程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照理说,每一个民生工程都应该在群众树立其一座口碑,获得一个好“名声”。但事实却不然。

  近年来,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成为某些人手中的“摇钱树”,资金频频被蛀蚀,民生工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官员的“捞钱工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工程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点多面广,百姓关注度高,社会效益大,搞好了,能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从而赢得群众拥护;搞不好,则添了麻烦。笔者认为,确保民生工程需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民生工程要透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有针对性地从大家关心的事情、欢迎的事情、身边的事情做起,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民生工程要顺应民意,就要阳光操作,公开透明,这样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就遮掩不起来,更不会让那些弄虚作假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偷梁换柱地上马。同时,工程资金要专款专用,资金流向要定期公开,防错位、挪用、侵占和私贪,工程标准要透明公示,让公众知情,以防滋生豆腐渣工程。

  另一方面,完善民生工程监察机制,建立监督长效机制。一些民生工程源于长官意志,或本身就是权钱交易的幌子、tanwu的渊薮。对民生工程行政监察、审计部门要跟踪督查,要有分项、分段督察要求,有必要可以公示让百姓知晓,切不可监察缺失、督查疏漏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确保民生工程公开透明,从源头上杜绝暗箱操作的潜规则,把实事项目做实做细,让人民感受民生温度。

观看《国家监察》第四集《护航民生》心得体会六

  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人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社会的公正公平、权益诉求、社会安全、生态环境、精神满足、幸福指数等等,同样也是民生的重要内容。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整个国家改革发展大局。

  服务民生就需要做好民生监督工作,结合现阶段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就需要从制度建设等各方面进行强化和完善。一是以体制建设为统领,结合实际,合理建立民生公开监督体系,精心编制民生政策宣传、民生监督活动方案,各级民生监督员考核办法及标准等方案。

二是夯实基层监督,强化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层民生监督制度,加强对村级民生监督员的教育培训和从严管理,切实发挥其在“护民生、促脱贫”中的“宣传政策、化解纠纷、发现问题、保障民生”作用,做深做实民生监督工作。三是以专项行动为载体,强化常态监督。围绕群众关注热点和难点,持续推进民生监督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发现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斩断伸向民生领域的黑手。四是以专项监察为抓手,扎实推进城乡低保、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农村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专项监察,回应社会关切。五是以警示教育为重点,增强廉政意识。充分发挥典型问题教育警示作用。对各类民生领域违纪违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开展民生监督警示教育活动。六是抓实基层一线,公开监督内容,最大化方便群众查询,接受群众监督。七是采取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民生政策宣传活动,让民生政策宣传无盲区,大幅度提高群众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

  按照民生监督员的主要职责,即监督检查村民生资金项目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两议一公开两监督”落实情况;报告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等重大问题,并协助调查核实;接受群众的举报、反映、投诉;指导村监委开展监督工作。主要权限为掌握村级民生资金项目管理及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查阅、复制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会议记录、财务账目等资料;对村支两委及其成员、村监委及其成员存在的不当行为提出处理意见或工作建议;在年终考核中,对村支两委廉洁自律情况作出鉴定。民生监督员如何做好民生监督工作,一是要深入开展走访,走访民生工程实施单位及走访受益群众,监督检查实施单位及村支两委在落实惠民政策和扶贫民生项目资金过程中,是否存在吃拿卡要、截留私分等问题。二是看党务、村务公开情况,监督村支两委成员在执行党务、村务、惠民政策和项目资金的公示公开工作中,是否做到严格规范、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监督。三是参加村级民主评议会及 “三重一大”重要会议,监督村支两委成员在村务管理、大额资金指标分配使用、村级“三资”开发管理处置、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产业发展等工作中,是否做到廉洁自律,规范权力行使。四是看惠民政策宣传、惠民资金算账是否到户,通过深入群众,宣传惠民政策,了解惠民资金兑现,了解寨情民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监督、维护自身权益,着力发现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观看《国家监察》第四集《护航民生》心得体会七

  “微腐败”是一种公权乱用的行为,其典型特点有三:一是小。指乱用公权的行为很小,如接待群众态度冷漠、在下基层时会接受一点土特产、一盒香烟等,小到人们容易忽视它的存在。二是多。这种乱用公权行为比较普遍,如接受服务单位私人宴请在为其办事时打“擦边球”,或在帮人办事时接受不贵重物品,群众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三是社会公众对其态度暧昧。大家认为这些行为很小,生活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处理起来未免“上纲上线”,不近人情,对这种行为放之任之,也会效仿这种行为“方便”行事。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微腐败”并非微问题。蝇贪之害不啻于虎,“微腐败”虽小却伤根基。对于腐败来说,“巨贪”和“微腐”只是程度的不同,但在性质上是一样的。“苍蝇”和“老虎”虽然在违纪违法的道路上走得远近不同,但都是踩踏红线之人。“微腐败”者官职不大、贪腐金额不多,但他们却离群众最近,经办各种民生事务最多,他们的“小心机”和“小动作”也相应地侵害群众的利益最重,蚕实群众的的改革“获得感”最直接,消解群众对改革的支持和共识最显著。

  为何“微腐败”现象会如此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不强,认为鼠窃狗偷问题不大,久而久之“吃拿卡要”成为习惯,不知不觉深陷贪腐的漩涡不能自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针对“微腐败”,要防微杜渐,惩治“微腐败”要坚持全覆盖、零容忍、常抓不懈,方能正本清源。

  首先,基层党员干部要树立“纪律意识”“底线意识”,时刻以“纪律之尺来丈量自己,以纪律思维来指导行动”,切不可有“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是大事”这样的思维惯性。把纪律挺在前面,防止把“小病”拖成“绝症”。

  其次,要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要完善各项监督机制、管控机制,形成对权利的长效管理制度;要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加强对基层干部和工作者的监督,严查基层“微腐败”。另外,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密不透风的监督网,让“微腐败”无处藏身、无所遁形。

  第三,要加强检查、落实责任。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纪委应当实施“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检查制度,直接掌握各市县和乡镇街道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情况,倒逼各基层党委、纪委责任落实。

  第四,要严肃问责、严惩不贷。“微腐”虽“微”,但依然是腐败,要加大对“微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纪检监察检察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对腐败现象严厉打击,使腐败行为付出的成本要远远高于腐败行为产生的收益,这样,在考虑到腐败要付出的代价后才能望而却步。

  治理“微腐败”,要让基层党员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这样才能有效治理基层“微腐败”,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观看《国家监察》第四集《护航民生》心得体会

  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纪检机关以民生监督为抓手,紧盯基层贪腐何不正之风,持续加大查处整治和到查追责力度,不断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落实。加强监管,对涉农资金等开展专项监察重拳出击民生领域,对民生领域吃拿卡要、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出重拳打击,绝不姑息,坚决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党员干部要从制度上、思想上、行动上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落实职能职责,加强对相关纪律条例的学习,加强自身纪律修养、道德素质。

  在民生资金和项目上,出现腐败,对群众造成的损害不可估量,强力摧毁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不利于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全面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为了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开启多彩中国新未来,营造多彩政治新生态,基层组织要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监督活动,一手抓民生监督的宣传,一手抓民生监督的责任,两手抓民生监督,两手都要硬抓,号召群众做好监督,抓实民生。

  一手抓实民生监督宣传工作,使民生监督内容深入人心。让群众和民生监督组成员明白“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的问题。抓住时机,开展宣传活动,结合其他部门,利用基层“赶场天赛起来”“党组织联起来”等活动的气氛和热情,结合群众利益,宣传民生监督的重要内容,让群众知悉监督的方向、监督的内容,提高群众民生监督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一手抓实民生监督对象责任,使民生监督工作有的放矢。在扶贫领域,村支两委在民生项目(资金)的落实上,起着关键作用,加强基层民生监督,使民生监督日常化、生活化。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做出承诺“自觉自愿接受民生监督组和群众的监督,自觉遵守监督”。做出承诺,一是让民生监督组和群众掌握的监督对象,明白“监督谁”的问题;二是敲响村支两委班子的警钟,明确责任,抓好责任落实。

观看《国家监察》第四集《护航民生》心得体会九

  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事关党群关系和民心向背。近年来,发生在基层干部的腐败案例呈现多发之势,一些地方的“小官大贪”现象层出不穷。如少数村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利,在拆迁安置补偿款、三农资金、惠民物资、社会抚养费等等方面,贪污挪用、债务侵占、收受贿赂,直接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社会稳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苍蝇”虽小,但危害并不小。如果不把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解决,任由民怨积累,就会丧失民心,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因此,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至关重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第一,加大党纪党风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出现腐败问题,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出了问题。对基层干部来说,系统接受法制教育的时间不多,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普遍知识层次不高,在处理农村大量复杂事务时,常漠视法律,以权代法,以势压人。因此,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道德操守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是有效遏制农村党员干部发生腐败行为的一条根本措施。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以案说纪、以案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和法治意识,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第二,建立健全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针对损害群众利益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要岗位,从制度上严格把关,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权力运行,努力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就建立到哪里、约束到哪里。坚持运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落实党委反腐倡廉的主体责任,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消除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制度诱因,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的用权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推进制度建设不断上台阶,实现制度建设的“长治久安”。

  第三,建立预警机制,加大案查力度。从十八大以来所查处的案件中可以看到,任何一起案件的发生都不是突然的、偶发的。某些案件在案发前可以发现苗头性的倾向,因此我们要建立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预警机制,提高预防腐败行为的前瞻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敲响警钟。同时加大惩处力度。坚决惩治“小官大贪”,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给群众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

  第四,拓宽畅通渠道,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进一步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开通电话举报、来信举报、接待日举报等方式,规范工作流程,吸引群众监督,进一步突出办理实效,确保群众满意。深化政务公开,做到凡是涉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或容易出现的以权谋私、引发不公等事项,只要不涉及秘密都全部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让群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避免暗箱操作,更好地树立形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观看《国家监察》第四集《护航民生》心得体会

  众所周知,村级“微权力”虽小,但直面群众、关系民生,群众最关切、感受也最深切。但这种家族式的任职,真的能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吗?确定可以不为一己私欲,把村级管理变成“家天下”,显然是不能,真是令人汗颜。

  如果为民办事的基层人员如此利用“微权力”。无疑不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但笔者认为:若非监管缺失,家风不正,他们怎能如此妄为,损害党员干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一旦“微权力”产生了腐败,尤其是这种垄断式管理。往往是贪腐父子兵、受贿夫妻档,“一家子腐败”。可谓是,家风不正必出问题。透过新闻我们不难发现,村干部如若其利用手中的权利,但因为基层监管的缺位。监管部门不能及早发现端倪,做出反应,也会“造就”出今天这则抹黑公职人员形象,有损政府颜面的“丑闻”。

  言及于此,笔者认为,要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还需“多管齐下”。首先明确规范的权力运行流程图,有效减少了权力暗箱操作的空间。加大监管力度,从严处理,拒不姑息。其次,家风带着作风,连着官风。加强家风教育,让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才能滋养好的作风、政风与民风,促进形成“气正山河壮,政廉日月春”的政治生态。

  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以加强监督为重点,扎紧制度的笼子,加强家风建设,清除“垄断式腐败”滋生的土壤,让村级“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促进基层规范、公开、透明行使权力。堂堂正正做人,必能清清白白为官。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容忍 第四集 零容忍第四集心得体会 零容忍第四集心得体会 零容忍第四集心得体会300字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