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学习领悟加强党执政建设意义和重要性,把这种思路

发布时间:2022-06-20 18: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学习领悟加强党执政建设意义和重要性,把这种思路,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学习领悟加强党执政建设意义和重要性,把这种思路

学习领悟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把这种思路5篇

【篇一】学习领悟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把这种思路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重要性〕




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更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和基本条件。党的政治建设状况,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国家其他方面政治建设的方向、进程和效果。我国的政治发展实践证明,无论是巩固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还是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道路,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的政治建设,必须首先确保党在政治上的坚定性和先进性。
党的政治建设构成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党的政治建设是推进伟大工程的战略定力与核心构成部分,它既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纪律建设等五大建设存在内在联系,也补充了五大建设的功能定位。政治建设的基本任务是确保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它规定了党的性质、宗旨、原则和根本行动方向,在党的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与其它几项建设共同构成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布局。
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和魂。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最终必须落实到政治建设上。政治建设对党的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党的十九大在党建方面最大的创新。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这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始终明白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生命线、不能逾越的红线、必须坚守的底线。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如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要坚定政治信仰,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要增强政治意识,坚持和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提高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决捍卫党的基本路线,对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基本路线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和抵制,决不允许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妥协动摇,从而巩固党的建设的根基。
做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开展工作;
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用在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这样才能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篇二】学习领悟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把这种思路

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作者:魏茂明

作者机构: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教务处

来源:发展论坛

ISSN:1006-5210

年:2001

卷:000

期:012

页码:13-14

页数:2

中图分类:D26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形象;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江泽民同志;人心向背;亡党;生存与发展;生死;讲话

摘要: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在近期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他又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再次突出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一重要论述再次向全党昭示:贯彻好“三个代表”的要求,完成好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我们党必须有一个好的作风。党的作风不正,形象不好,失信于民,就会亡党亡国。因此,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存与发展。

【篇三】学习领悟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把这种思路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师德师风是高挍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是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也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师德师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
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005年,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刻苦钻研 严谨笃学;
勇于创新 奋发进取;
淡泊名利 志存高远。温家宝总理对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
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

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法》以及国家出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0—2020)均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大家都知道,上学期学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人的变更,人事的变动,工资体系的初步建立,一系列新举措的推出,都从不同程度上对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在这一系列改革进行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在观望,有的老师在寻找新的出路。经过半年的努力,事实证明,学校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也是这半年的时间,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存在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我们老师身上所存在的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果学校想要有更大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将大家凝聚在以铭鼎集团、校董会为首,以学生为本,为培养适应社会、有责任、有担当、懂感恩的有用之才这条线上来。

举办此次师德师风讲座是要让在座的所有教师充分认识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树立学校形象,增强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信心的基础。教师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不仅关乎学校的整体形象,更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千家万户切身利益。

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径。国家、省、市相继出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0—2020)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对学生、家长、社会和学校本身而言,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政策法制和全局思想教育,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成才,家长是否安心,社会是否放心和学校是否能够长期发展。因而,作为公益事业的教育,作为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要为社会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必须要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才能担当此任。

与此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多年来,我院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赢得学生、家长及学院领导的赞誉。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学校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个别老师师德教育缺失,对自我言行管理缺位;
个别处于领导岗位的老师因认识片面,自身缺乏示范作用,存在不管理、管不住、不敢管理的现象;
在极少数教师中,对教师职业道德精神认识不清,自由散漫的现象突出存在,极端自由化的无政府主义现象越来越突出。有章不依、有纪不依、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行为给学生成长带来了严重影响。

事实证明,一个教师师德不高,专业发展水平也会不高。所以我们要全面落实“德才兼备、才唯德用”的要求,没有德的教师,无论教学水平如何,都不是我们需要的教师,对教师既要发挥教学专长,更要加强师德教育和管理。因此,必须下决心加强教师思想作风建设,切实提高我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这次的讲座我将和在座的所有老师共同探讨一下新形势下的师德师风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中西方的师德传统

二、师德建设的新时期、新形势、新阶段

三、新形势下应着重突出的师德内涵

四、师德师风建设的举措与重点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即是中西方的师德传统。

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教育领域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的师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师德规范的建立不应排斥传统师德中的合理部分,而是应把后者归并到当代师德体系之中。不知古就不知今,今是从古演化而来的。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及传承性,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无不受到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师德观念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今仍然顽强的发挥着作用,如何正确理解传统师德文化的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真正转化为现代师德,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既然师德具有专业性、示范性、传承性的特征,我们要想继承传统师德,就必须对传统师德中所体现出的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内涵有清楚的认识。

传统师德的价值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得到一些启发:

1、传道、授业、解惑。注意韩愈提出此三点的时代背景——他将传道排在了三者的首位,表明其关注的是道统的传承。

2、学习之道,有教无类。子曰:“有教无类。”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无类”是指:一、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二、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所谓有教无类,是指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区别,即不因为贫富地、贵践、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这类么说,也这么做。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有教无类——通过教育消除差别。

3、教学之道,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说:“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
中下等天赋的人,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这句孔子的自白,让后人看到,这位万世师表的人物他也是有想法的,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教法。孔子重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不聪明,自己又讲的太玄妙。学生会去想啊想,想不出来,就“殆”了,殆是什么意思?危险。学生理解能力足够,就讲授适合他们学的东西,这就是孔子。

4、教育目标,君子不器。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琏瑚也。”子贡请问老师:「赐,是怎样的人呢?」孔子说:「你已成器了!」子贡进一步问:「那是怎样的器具呢?」孔子说:「你是宗庙祭祀时,盛放黍稷的珍贵祭器啊!」

因而君子不器是指君子应该博学且才能广泛,如此才不会像器物一样,只能为有限的目的而使用。

相较于中国传统师德而言,西方的师德传统表现在追求真理上。(见PPT第12、13、14页)这里我就不展开讲了。

综上所述,中西方传统师德各有特点。中国的传统师德讲究的是教师立场、传授引领、师道尊严、人格健全;
而西方的师德传统讲究的是学生立场、互相启发、真理第一、智识进步。双方的教育模式各有特点也各有优势,追其根源都是从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角度出发,通过不同的方法跟模式将其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懂感恩的社会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多研究一些古今中外的教育模式,融会贯通,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用以指导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

在了解了中西方师德传统的基础上,我们要充分的认识新时期、新形势、新阶段下的对师德建设所提出的要求。

1、全球化: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

——面临教育和人才的国际竞争,教育何为?

2、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

——知识爆炸的时代,学校何为?

3、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当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时,教师何为?

在解决前面的三个问题之前大家先要了解大学是什么?大学与中学有什么本质区别?

蔡元培说,大学不是贩卖毕业证书的机关,也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机关,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

众多教育家着力强调的大学的几个特点:对于伟大的文明传统的继承;
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研究;
对于个人品质的完善。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型的教师?套用韩愈的那句名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三者之中,传道先行。因而,无论古今中外,作为一名教师,师德都被摆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是从事这一职业的基石。

那么,新形势下,应该着重突出哪些师德内涵呢?

目前,师德内涵的普遍说法是:德高的师品、学高的师智、技高的师能、身正的师表;
对事业有忠心、对学生有爱心、 对工作有雄心、对学习有恒心;
学生观和教育观、创新意识与能力、协作精神与能力、自主观念与实践、发展意识与能力。而在我看来,应该着重强调的主要有三点,即:教师的价值观、创新精神与能力、关心学生人格发展。

所谓教师的价值观应该是以德修己,以德育人。当前教师队伍师德状况总起来看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教师队伍中也有一些人敬业精神淡漠,讲实惠,讲索取,不愿多作一点奉献;
有的人贪图享受,备课不认真,不愿到学生中了解情况;
还有的人甚至道德堕落,打骂学生,弄虚作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己身不正,焉能正人”?这种情况下,加强师德建设尤为重要。

第一,教师要以德修身。汉代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师不修身怎么能行?当前师德教育特别要强调树立远大理想,热爱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奉献,要努力克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

第二,教师要以德育人。以德育人,是教师对社会应尽的道德义务,也是教师对社会作贡献的主要内容。能否自觉地做到以德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通过教书育人达到以德育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第三,要把遵守师德同遵守其他领域的道德结合起来,同遵纪守法结合起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在学校里要有师德,而且在社会生活领域也应该成为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模范,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品德。

第四、大学要鼓励“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但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表达。教师不可以利用课堂上的特权,向学生灌输非主流价值观,因为可能影响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的发展,这就违背了教师职业伦理。教师本人可以选择“违众人之诺诺,成一士之谔谔”;
但如果宣传、鼓动这个社会不认同的意识形态,就是对学生成长的极端不负责任。

所谓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职业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源泉。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把创新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
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知识的组织者和学习的促进者。

关心学生人格发展,是让每一位老师不仅仅关注学生智识上的发展,还要尽力解决学生人格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便是:“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当前尤其要重视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问题,这是血淋淋的经验和教训。

这里穿插一个小案例,是关于陶行知的“精神糖果”。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学生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

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学生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学生,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学生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学生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学生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学生,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的这四块糖被称做滋养学生心灵的“精神糖果”,成为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的精神力量。

在了解了中西方师德传统、新时期师德的要求之后,我们需要采用一系列的举措来实现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

我校师德师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师德教育有新提高,学校管理有新加强,办学生满意、家长安心、社会放心的人民大学”。总体要求是:“集中教育要落实,学校管理要落实,集中教育有实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为了保证效果,此次活动要重点突出,确保集中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要强化集中学习。学习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要特别选择有关师德师风方面文件、校规校纪等重点内容。在这里,我特别强调的是要让每位教师明白应当怎样表达自己的诉求,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同时要强化学习纪律,并进行考核,全面检测效果。严格按照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教师行为规范及规章制度对学校教师和干部进行考核,如果不及格或达不到学习要求的,要组织补课。

二是要强化师德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师德师风建设要注重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师德教育要形成制度化,师德管理要形成常态化和全覆盖。要探索建立长效的学习教育机制。学校每月至少有一次教师专题学习教育大会,建立“师德建设校长信箱”,每期一次在学生中开展师德师风问卷调查。;
要探索建立全覆盖的长效管理考评机制。学校要把教师校内外、网上网下的师德师风表现分类细化,逐项量化考核,建立全覆盖的考评机制。要把师德师风全面的考核评价结果归入师德档案,与教师的聘用、评优、晋职及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对师德表现不合格的教师严格实行一票否决,认真解决管不住、不敢管等问题;
学校可设立家长热线电话,落实专人负责值守,及时受理,认真解决家长所反映的各种问题和建议,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办理结果。每年3月、9月开展“教师访万家”、“优秀教师展风采”等灵活多样的活动。今年开校学校必须安排教师家访一批学生;
要探索建立学校、教师和家长互动长效机制。学校要通过问卷、电话调查等形式开展评教师、评校务活动;
要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加强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
要探索完善办学质量和水平长效考评机制。要把师德建设、学生喜不喜欢在校学习、家长满不满意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评估以及示范校评估的重要指标。学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坚决杜绝“不想管”、“不敢管”、“一团和气”、“老好人”作法,学校要进一步重申管理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公布学校严格管理和处理违规行为的新规定。

三是要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和解决问题。学校要通过校园网、意见箱、召开家长座谈会和教师讨论会、发放征询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会诊查找本校师德建设、学校管理出现的问题并做好梳理,形成学校剖析材料。每位教师要根据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方案,找出自己在校内校外“为人师表”上的差距和不足,进行深刻剖析,写出书面材料,以自我教育、自我整改为主解决问题。学校领导班子要找出师德师风教育管理上的问题,要从教育、纪律、组织、监管等方面完善机制,促进整改防范。

总而言之,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人的发展,首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这一点,不仅教师要明确,也要让学生明确。现在不少人认为,上学就是读书学知识,掌握谋生手段,而不知道还要学做人。

 

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人生两件事:学做人,学做事。青少年固然要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学会做事,但更重要的是要学做人,学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这是更带根本性的。所谓“人才”,首先得是堂堂正正的人,因为科学技术本身带有一定的工具性,它受人的支配,它为什么目的服务,能够在社会上发挥怎样的作用,完全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状况。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引导和保障,或者根本无法攀登科学高峰,或者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但不能够为人民服务,甚至有可能用它来危害社会。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是学校工作中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工作。

教师教学生学做人,首先自身得会做人。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主导因素,加强师德建设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之一。人民教师区别于教书匠的根本,就在于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有育人的理想。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很难,教师自己的人生层次要较高。古人说过,“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优秀教师在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首先在于教师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篇四】学习领悟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把这种思路

  陈毅同志曾经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既是历史真实的写照,又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了党和人民的关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看一个政党是不是先进,是不是具有执政资格,最根本的要看它的性质和纲领,归根到底,是要看这个党是不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这个根本立场出发,我们就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和目标意义。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  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章在党的建设总要求中,突出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我们党,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实际作为,顺应了中国社会发展要求,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证明了我们党具有非马克思主义政党无可比拟的先进性。赢得执政地位,靠的是先进性;
保持长期执政,同样靠先进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必须始终把握的一条主线,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必须始终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战略任务,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集中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胡锦涛同志20XX年1月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提出来的重大命题。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论述,科学阐明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时代内涵、目标任务、指导原则、实现途径、根本目的和衡量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首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先进性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要放到具体的历史的实践中考察。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准确把握了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时代要求,团结和带来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党所担负的中心任务发生了变化,党的先进性就要体现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中。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把执政比作“进京赶考”,提出“两个务必”,强调要学会做经济工作的本领。如果不去注意学习这些本领,“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失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必须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他指出:“我们的各项工作能否做好,我们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效,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党的先进性,最终要用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执政成效来检验。只有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才能在执政的条件下永葆先进性。  其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对所处时代环境和自身状况的清醒把握。科学认识环境、主动适应环境,客观估价自我、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自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从国际上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进入了由两极格局的冷战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上各国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继续加深。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危及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工具的日益普及,使外来思想文化传播渗透的途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样化、隐蔽化、便捷化。从国内看,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同时,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一些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从我们党自身状况看,我们党已经从当初仅有50多名党员、处在秘密状态的党,发展成为拥有7300多万名党员、3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全国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宏大的党员队伍和庞大的组织体系,使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和艰巨。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我们党必须做到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加强自身建设,牢牢掌握主动权,这就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总结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的自觉选择。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当时俄国的具体国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领导创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回顾历史,前苏联、东欧国家及其执政党领导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他们在推动历史前进中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及东欧国家共产党却相继丧失政权。苏共是一个拥有88年历史、1700多万党员的大党,却在一纸禁共令中稀里胡涂地被解散。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执政体制僵化、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苏东各国党的一些高级干部长期养尊处优,腐败现象不断滋长蔓延,党内逐渐形成权贵阶层,由“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主人”。苏共垮台前的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苏联共产党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只有7%,代表工人的只有4%,代表全体党员的只有11%,而认为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却高达85%。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党的先进性也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我们要确保千百万革命先烈打下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确保党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二)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必须贯彻到党的各个方面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选2卷143页)邓小平同志的这段精辟论述启示我们,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失去了先进性,党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所以说,党的先进性问题实质是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始人自始就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相对发展时期。适应变革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兴起的需要,他们主要解决的是要不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以及建立什么样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他们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马恩选集第一卷285)。他们在参与指导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对共产党人的质量定下了基调,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初步奠定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基础。  列宁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明确提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必须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必须有铁的纪律和统一意志,通过全体党员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来体现党的先进性。列宁十分注重保持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他亲自创建了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和信访制度,他所在的斯穆尔尼宫办公室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接待室”。正是由于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党的先进性,总是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一部党的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党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历史。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我们党的自身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引领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使我们党以崭新的姿态,站在了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在全党开展了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使我们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实践证明,先进性是党的安身立命之本,发展壮大之源,执政兴国之基。只要党的先进性长在,党的创造力就不竭,党的生命力就永存。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中之重。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强调要警惕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对党的组织和党员进行监督,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这表明我们党在取得执政地位后,把加强党的建设与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个重大历史课题紧密地结合起来。  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
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党的先进性要求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确保我们党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确保我们党以突出的执政成效来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也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它既是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的出发点,又是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的落脚点。可以说,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需要多少年,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要坚持多少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核心任务。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二者相互贯通、内在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和前提;
执政能力又是先进性的现实体现。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结合点,二者都紧紧围绕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来进行,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
都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来进行。  (三)我们党80多年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创造性实践,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重视和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良传统。党的七大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系统总结,对于开创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总结实践经验,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20XX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对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经验进行了总结。20XX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结了我们党80多年来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宝贵经验。承前才能启后,继往才能开来,着眼新的实践,新的探索,不断总结新鲜经验,推进理论创新,对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党对执政经验的总结,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认真总结和汲取党执政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经验,总结和阐述了党执政的六条主要经验。这就是: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这六条执政经验,是我们党从长期执政的艰辛实践中总结得出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执政理念、执政体制、执政方式进一步完善和走向成熟。来自治国理政实践的经验总结,蕴含着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哲理,揭示了共产党治国安邦的真谛,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它们科学阐明了一系列根本问题,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升华。  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经验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长期指导作用。我们党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比如,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原则,创造了在全党通过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形式,对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同志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提出靠加强制度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大课题。江泽民同志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丰富内涵,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胡锦涛同志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先进性问题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科学总结了85年来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五条宝贵经验。这就是: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第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第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经验的总结来之不易。我们党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光辉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客观要求,致力于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课题,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本身就是一部不断展现党的先进性、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辉煌史诗。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通过正确总结实践经验而不断提高,不断成熟,不断走向胜利,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80多年来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实践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弥足珍贵,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分别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阐述,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此,我们应当准确理解和把握。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准确理解这一总体目标,应注意把握以下两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同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讨论关于共产党能否跳出历代统治阶级“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问题时,坚定地认为,我们共产党一定能跳出这个人亡政息的周期律,原因是我们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执政以后,一方面取得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这方面,苏共的衰亡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丧失了群众基础的苏共,在最后瓦解时竟得不到多少同情。党要长期执政,执好政,就必须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支持和拥护。能否一以贯之的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衡量一个政党先进与否的分水岭,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忠实代表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就体现在党不是为一己之私而存在,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在执政以后,立党为公集中地表现为执政为民。党对权力的行使,必须按照人民的意愿,符合人民的期待,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
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在治国理政活动中的根本体现。科学、民主、法制,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成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共产党执政,必须积极采用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科学执政,就是按照科学的思想、理论和科学的制度、方法来执政,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依法执政,就是党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是辨正统一的,科学执政是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执政方式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化和拓展,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质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这一重要论述,完整地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党的先进性首先取决于党的理论的先进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党是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思想保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确保党的理论的先进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灵魂。以先进的理论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全党的意志才能统一、力量才能凝聚、步调才能一致,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根本的遵循。——党的先进性必须依靠党的各级组织来体现。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组成的统一整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党的各级组织来贯彻落实,党的执政基础要依靠党的各级组织来巩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各级组织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和可靠的保证。——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通过全体党员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工作能力、发扬奉献精神来实现。我们党有7300多万名党员。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承认和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党对于各项事业的领导,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要通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
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要通过党员的良好作风来体现。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才会有扎实的根基和旺盛的活力。  保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先进性、党的组织的先进性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是保持党的整体先进性的前提条件,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科学内涵的基本要素。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要牢牢抓住这三个基本要素,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把党的各个方面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党的思想理论的先进性上,体现在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上,最终体现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上,从而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质量,充分展现党的整体的先进性。  (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要任务  党的建设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党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要任务,都是由党的这一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规定的。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把党的执政能力概括为以上五大能力,这是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我们党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以上五大能力,就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应当具备的最重要、最根本的能力。我们要紧紧围绕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任务。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要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质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既是治党的理论,又是治国的理论;
既要贯穿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又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各个领域。要继续加强党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先进性建设,在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继续加强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先进性建设,在促进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继续加强党在奋斗纲领方面的先进性建设,在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继续加强党的组织和党的队伍方面的先进性建设,在夯实组织基础和培训领导骨干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继续加强在党风廉政方面的先进性建设,在作风和形象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继续加强党内制度体现方面的先进性建设,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三、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紧密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来进行。  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从一定意义上讲,取决于这个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程度。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体现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体现到建设宗旨意识强、发展能力强的各级领导班子上来,从而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了发展,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就无从谈起。在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根本的是要落实到领导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上来。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赋予党的执政理念以鲜明的时代内涵,为我们党更好地领导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遵循,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使命、执政任务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把实现执政兴国的历史任务与坚持党的先进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立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共同期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要在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通过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把全体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共同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二)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检验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必须弄清楚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广大农民给的,是占人口90%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是忠实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历史。80多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同样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面对利益格局变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新情况,我们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从法律、政策和制度上营造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环境,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特别要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关心帮助困难群体,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保障,生产得到发展。总之,要在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中、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评判和检验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从20XX年1月开始,历时一年半的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所以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取得显著成效,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了群众满意标准,使我党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这次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了“群众满意工程”。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各级党组织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347万个,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157万户,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价值138.7亿元,受到直接帮助的困难群众4059万人次,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先进性教育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全国31个省区市600多万名党员和群众参加的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了97%。  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它深刻启示我们,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在每一个具体历史阶段的工作任务有所不同,但是党的根本宗旨不能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说到底,就是要使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顺应人民意愿、满足人民期待、实现人民利益。只有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  (三)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来影响和带动全党  各级领导班子是党执政政策的制定者、执政活动的组织者、执政使命的践行者。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强不强,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体现和落实到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上来。——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是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班子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工作,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刻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自觉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是提高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的重要前提。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的基本原则是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是民主集中制在党委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要坚持集体领导。凡属本地区本部门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在干部工作上,要严格遵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决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充分发扬民主。提高决策的透明度,注重发挥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注重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注重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加强制度建设。根据《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全委会、常委会的职责和分工。建立健全地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新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党组工作规则。——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是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团结的重要保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有力武器。要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切实提高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对一个领导班子来说,团结问题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自觉做到“注重事业、淡泊名利,心胸坦荡、平等待人,彼此尊重、加强沟通,遵章守纪、接受监督”。党政“一把手”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带头维护和增强班子的团结。要通过党政“一把手”的团结来带动和促进领导班子的团结,进而带动整个干部队伍的团结,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是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的活力之源。选人用人,必须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要把“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要大胆起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进一步优化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使各级领导班子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真正成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团结带来人民群众为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而艰苦奋斗的领导集体。  (四)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党员的主体地位,是指广大党员是党的一切活动的主体,在党内生活和党的社会实践中居于积极的主动的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广大党员有明确的主体意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障,党员能够积极参与党内事务及党的管理活动,党内事务能够充分体现广大党员的意志,党的建设各方面和各项活动始终以党员为主体来展开。只有每个党员都努力增强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整个党的先进性才有可靠的保证,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才有坚实的基础。——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根本在于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增强广大党员的自觉性、主动性、责任感上,推动广大党员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剖析自己、提高自己,为保持先进性而不懈努力。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从学习培训到分析评议再到整改提高,从正面宣讲到典型示范再到警示教育,都注意把工作重点放在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上。实践证明,党员先进性意识的增强,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供了强大而不竭的动力源泉。——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重点在于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党员身上也出现了这样那样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认真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不回避存在的问题,下决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广大党员在履行岗位职责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让人民群众来监督和评判党员,是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一个不断提出新要求、充实新内容、做出新努力、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必须着眼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在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监督、联系群众和党内民主参与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并把它们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长效机制档。这对于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使党的先进性要求切实成为广大党员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具有重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统领着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必将确保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将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篇五】学习领悟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把这种思路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重视基层的党。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我们党就建立起了基层党组织的相关制度,形成了独特的组织优势,汇聚了强大的组织资源和组织能量。进入新时代,重视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基因,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继续得以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党;
基层组织建设;
重要性
1新时代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1.1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但是当前仍有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习近平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其重要论述中深刻阐明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要地位和目标,就是要着力加强基层党建,把各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1.2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迫切需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背景下,由于中国的国情,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目标要求。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同时面临着“四大考验”及“四大危险”,这使中国共产党改进基层的党组织设置方法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日益提高基层党组织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更好融入群众的能力,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教育模式及组织管理方式成为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世界经济增速迟缓,我国经济逐渐进入稳健期,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有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甚至在出现矛盾问题时对改革开放持怀疑的态度,对化解矛盾问题持悲观态度。同时,尽管世界格局整体趋于稳定和平,但西方霸权主义国家从未停止对我国进行的“西化”和“分化”,以上都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2当前基层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的短板不足 2.1政治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不足
一是党内政治生活严肃性不够。部分党组织和党组织负责人未能严肃对待党内政治生活,基层党支部普遍存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执行不够严肃严格,没有充分发挥好党内政治生活的作用。二是政治引领发挥不够强。集中表现在理论学习宣传成效不佳,部分单位存在满足于应付上级检查有痕迹,为学而学的情况。三是部分党员同志主体意识不强。部分党员同志党性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把参加组织生活当成一种额外负担,被动应对。四是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如个别党员先进性意识、党员意识淡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把自已等同于一般群众,成长慢,在单位和组织中没有先锋模范作用。
2.2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引领保障不够
一是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依然存在。认为抓业务工作才是“硬指标”,抓党建是“软任务”,责任意识不强,党务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
二是党建工作助推业务工作效果不明显。党的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关系处理思路不多,党建推进业务工作抓手和办法不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工作、服务大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党组织服务党员和职工创新不够。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普遍存在思路不广、创新不够,党建经费有效保障不足,载体和形式较为单一,不够新颖,不能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对党员、青年职工吸引力不强。

3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3.1突出政治功能建设,增强党的政治引领力 1.加强政治建设
要深入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持续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党的政治性,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积极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增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帮助基层党员队伍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引导党员干部队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心中时刻不忘“政治纪律”及“政治规矩”,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2.压实政治责任
强化政治责任,合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程,是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以思想建设为先导,以认识上的到位带动行动上的自觉,使得基层党建工作与其他中心工作“并肩同行”。突出强调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角色,着力推动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履行职责。班子成员要主动认领、担责尽责,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进一步改进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把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落实各级党委责任,抓好组织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探索逆向述评和反向测评等方式,推进重点问题的整改落实。
3.2突出主体功能,提升组织凝聚力
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生命力体现。我们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
1.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发展党员的第一位。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党支部要发挥党员教育管理的主导作用,结合“三会一课”制度管理好党员,开展党员教育,引导党员积极主动地接受管理教育。通过培养“领头雁”和新领导班子成员,提升党员干部履行职责的能力。此外,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平台,打造“灯塔在线”等党员教育的网络平台,引导党员主动学习。制定处置不积极、不主动、政治能力不足党员的长效机制,建立更加严格的党员核查机制。

2.开创党建新模式,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
开拓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本身特点开创特色党建,拒绝一切教条主义。根据各县、各单位实际工作状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大力推广“联村党委、网格化管理、党员挂牌服务”等典型做法,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3.拓展党组织服务功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团结群众的重要职责。基层党组织要树立起基层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正确服务观念,设定机制督促党组织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推进党务的公开透明,使得推出的政策更好地符合群众的利益。要构建完善的服务平台体系,改进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办事流程。全面推行“党员亮牌、戴徽、承诺”行动,密集开展在职党员定点扶贫、结对帮扶、进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党的形象。

结束语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确立了“书记主抓、层层落实”的新格局,创出了“建设制度、强化保障”的新路子,形成了“载体丰富、特色鲜明”的新举措,呈现出“抓党建促业务、党建业务同频共振”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楚丰翼.加强国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9(34):161-162.
[2]黑平生.试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J].才智,2019(34):224.
[3]孟祥钰.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48):23-24. [4]刁静洋.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探索[J].现代交际,2019(22):242-243.


推荐访问:领悟 重要性 党执政 学习领悟加强党执政建设意义和重要性 把这种思路 学习领悟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把这种思路 如何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