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睿智文秘网>疫情防控 >

2022年度疫情先进典型文章汇编(三)(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2-07-15 15:3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疫情先进典型文章汇编(三)(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疫情先进典型文章汇编(三)(全文完整)

疫情先进典型文章汇编(三)

目录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铁娘子”入户排查,村书记朱桂保的秘密瞒不住了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抗疫一线的医生“夫妻档”某一位村支书:“我也怕病毒,但我不带头谁还敢冲?”白衣侠侣战“疫”线,一对红心永向党他永远“定格”在了防疫一线******员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铁娘子”

“妈妈不要我了吗?”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向窗台的时候,程娇的女儿就睡眼朦胧地问爸爸。突如其来的问题,把年轻的爸爸问得不知所措。“妈妈是医生,忙完了这阵就来陪你。”

程娇是中洲卫生院的一名普通医生,90后的她,有着很多标签——“女汉子”、“拼命三郎”、“女侠”,面对这些同事给起的“绰号”,她却看得很淡。

“疫情就是责任!”程娇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她是第一个站出来领命的人。“在疫情面前,我没想那么多,当父母的都疼爱孩子, 他们迟早会明白的。”程娇在提起这段往事时,眼神仍然坚定。她老公给她的支持让她更加坚定信念。“你就放心去干,女儿交给我,我会照顾好的。”就是这么朴实的话让她感慨万千。

没有了后顾之忧,她的干劲更足了。记得1月30日经过自家门口,她给女儿打了个电话,望着阳台上探出头的女儿,听着她带哭腔不停地喊着妈妈,她哽咽着应不出声来。打那以后,每每经过家门口,她只默默看上几眼家门不再打一个电话。

早出晚归的她,让女儿觉得好久不曾回家。程娇负责中洲镇区域内重点病人的测体温和宣教工作,一天下来跑几十个村庄,总里程数近百公里。此外, 每天晚上,她还前往中洲霞山卡点值班,半夜下班成了常态。

对于程娇来讲,忘记吃饭总是常有的事,囫囵的早餐,不定时的中餐,半夜的晚餐成了标配。“晚上11点回家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我最满足的时刻。”这是一种爱,一种让她不停歇的力量。

“上门测体温、宣教刚开始做的时候并不顺利。”程娇说她怕被百姓误解。有次来到中洲镇茶山,农户甚至把她们拒之门外,还把上门的医务人员当成病毒携带者看待。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程娇知道她接下来该做什么。反复的宣讲政策、说明来意,仍然没有叩开老乡的门。她就对女主人说:“我们加个微信吧,我们先去别的地方,等你想通了我再过来。”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可以猜到。程娇在接下来访视的途中,只要有空就和女主人聊天。在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后,程娇再次上门完成了随访。此后,她们还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咨询问题、带药,甚至帮买东西,都让程娇代劳。

日常工作、卡点值班,应急待命,这是程娇的日常,也是她连续工作26天的缩影。当被问到有什么新年愿望时,她说她想入党,用党组织更高的要求来提高自己。这就是程娇,疫情防控中的“铁娘子”。

 

入户排查,村书记朱桂保的秘密瞒不住了……

前两天,要不是镇上包村干部在疫情防控入户排摸,无意间从村民口中得知,朱桂保的秘密会继续瞒下去。

朱桂保是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新丰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5月补选为支部书记。半年多来,在他的带领下,新丰村一举甩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他是大家眼中的“拼命三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他冲在一线,入户摸排、站岗登记、发动宣传、消毒隔离等工作每一项都做过。“只有都做过,才知道防控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在哪里,安排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朱桂保说。

工作每天都很忙,大家很少看他歇下来,谁也不知道他身上背负了多少压力。直到那一天,包村干部入户摸排才得知他家的真实情况。朱桂保73岁的老母亲3年前因患黑色素瘤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近1个月来加速恶化,身上皮肤开始发黑,不同地方出现小囊肿,从开始的几处到现在的满身都是囊肿。

大年初一,防控疫情打响的时候,老人下半身也开始不能动弹,每天几乎不能进食,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但在这场疫情的关键时刻,作为独子的朱桂保却只能含泪选择坚守岗位。“关键时刻,忠孝难两全,母亲重病我心如刀绞, 全村人的生命安全我也必须守护,职责所在,只能顾大家舍小家。”朱桂保红了眼眶。

他的爱人杨丽积极响应号召,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同样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6岁的女儿一人锁在家里。卧病的母亲和84岁的老父亲交给了几个姐姐轮流照顾。朱桂保最大的姐姐今年近60岁,长期体弱,为支持弟弟的工作,几个姐姐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任务,让他能安心工作。

重病的老母亲并不了解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也不理解为什么儿子在自己生命倒计时不能陪在床边,她常常拉着女儿的手问道:“小保子成天在忙啥呢,咋老不见着面?”姐姐们只能安慰老人家,给她解释疫情发展的态势,弟弟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用手机拍视频给老妈看,有时老人看着视频就眼泪不断,念叨着心疼儿子工作辛苦,有时老人疼痛难忍,也发脾气骂几句“儿子不管我了,媳妇也不理我…..”姐姐们要劝慰安抚好久。

朱桂保和妻子只能每天夜里在工作稍有空闲的时候,去看看病危的母亲和年迈的父亲,有时母亲正好刚睡着,不忍心叫醒,看着母亲日渐消瘦的脸颊, 听着姐姐讲述母亲的疼痛和思念,朱桂保很内疚,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头走

出父母家,又投入到紧张的防控疫情工作中。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村里知悉情况的妇联主席王海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把朱桂保悄悄拉在一旁劝他:“村里有我们几个在守着呢,分工也明确,你快回家陪陪老妈去, 少给自己留点遗憾。”朱桂保说:“没事,家里有几个姐姐呢,不能因为家里的事耽误村上的工作,尤其在非常时期,全村老百姓的健康都交给咱们,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村的情况特殊你是知道的,离开岗位,万一出现纰漏,对不起乡亲们。”他还不忘叮嘱王海梅,不要将家里的困难告诉大家,他已安排好, 不能给组织出难题。

“想念母亲的时候,我就在想,守好了全村人,也是为父母尽孝的另一种形式,如果能陪她说说话,我想告诉她,父老乡亲们平安,一个个小家平安, 大家才都平安,我的母亲也会平安。”朱桂保说。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前言

2020年的庚子鼠年春节,因为抗击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注定被铭刻在历史的记忆当中。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连日来,重庆旅游集团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党委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要求,带领所属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闻令而动,逆行而上,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期间,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冲锋在前、全力以赴,在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争当排头兵,用实际行动让党徽在基层一线时时闪光。即日起,重庆旅游集团党委将刊载“战疫情,党徽在一线闪光”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致敬基层战疫人员“我作为一名******员,必须要到一线和他们在一起。”

–游轮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甘校光

疫情导致各种防护物资紧缺,为保障公司数百名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的安全,大年三十,游轮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甘校光接到紧急任务–带领运营管理部对物资进行调配,尽最大力量做好防控物资的保障工作。

热腾腾的饭菜还没动一口,甘校光立即收拾东西,准备出发前往一线。“爸爸,你不要走”,年幼的儿子哭着拽着甘校光的衣角。他说:“船员都还在船上等着我们,等着我们给他们送去防护用具、物资,我作为一名******员,必须要到一线和他们在一起”。

安顿好儿子,嘱咐好妻子照顾家里,甘校光连夜驱车从老家赶回重庆,召集同事商量物资保障工作,确保邮轮一线使用。春节期间很多供应商不在本地, 再加上工人放假人手短缺,省外交通封闭,工厂停工……一系列因素导致防护用品物资紧缺,眼下筹备物资正是难上加难。

翻遍通讯录所有的供货商,拨打了无数个电话,一个个药店、一个个批发市场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为减少人员接触,降低传染风险,甘校光把自己的车当货车,将物资运送到各游轮发放,终于为游轮公司解决了船上物资紧缺的难题。截至大年初八,甘校光带领部门累计为邮轮一线配送各类餐料物资10余吨, 疫情防护类口罩2万余只,温度计140支,消毒水168瓶,洗手液28桶。

致敬基层战疫人员“相信疫情很快就会退去,爸爸很快就会回家。”

–游轮公司黄金6号邮轮船长江明

2020年这个春节过得并不太平,疫情来势汹汹。此时,正在黄金6号邮轮负责总值班的江明收到儿子一条短信:“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江明盯着手机看了半天,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最后回道:“相信疫情很快就会退去,爸爸很快就会回家!”

江明,游轮公司黄金6号邮轮船长,因湖北疫情汹涌,武汉、宜昌多个疫情严重地区陆续“封城”,原计划2月10号前来轮岗值班的邮轮总经理李龙、轮机长杨林因宜昌交通管制无法按时到岗,江明已经连续坚守一线岗位15天了,并且值班任务可能将持续进行。

本该享受的亲人相聚被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江明与其妻子均因工作任务坚守一线,家里仅留正在读高一的儿子。

“什么时候能回家?”大年初五上午,同样坚守在机场一线岗位的妻子发来消息,江明的回复却是“与我轮岗的同事所住地区因交通管制无法按时到岗, 邮轮不能缺少总值班,船上抗疫工作任务重,接下来的十几天我都不能回来了”。

远在异地的岳母打来电话问他:“你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呢?外孙独自在家, 也没得人照料。你一个人在外面,更要照顾好自己。”话里既是责备又饱含关心,他很想告诉岳母他也想回家,但是他是船长,船上还有几十名值班的员工, 疫情形势严峻,防护工作刻不容缓,他不能因为一己之私不顾大家的生命安全。但是,他只告诉电话另一头的岳母:“我知道,我知道。”简单六个字的回复, 背后承担了太多。

致敬基层战疫人员“隔着一条跨不过去的江,妈妈,愿来世我再作您的女儿。”

–游轮公司黄金3号邮轮员工常燕

疫情汹涌,灾难无情。这场全世界关注的疫情灾难,对长江黄金3号邮轮上的厨房员工常燕来讲,更是她人生中最沉重、最悲伤的经历。母亲突然病逝, 她仍含泪坚守在防控疫情一线,按照上级要求执行隔离任务。

常燕家住重庆市北碚区,2012年父亲去世后,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毅然扛起了家庭的重任。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不能正常在家照顾母亲,今年原本计划等春航任务完成回家陪伴母亲,但因疫情突发,湖北武汉、宜昌等多地“封城”, 公司原定的运营航次全部取消,已航行至宜昌口岸的黄金3号邮轮应上级要求, 返航至丰都县麻坝水域锚泊,从1月25日起,在船所有人员隔离观察14天。

1月31日晚上,常燕正在落实厨房防疫日常工作时,噩耗传来,远在200多

公里外的家里,母亲因脑溢血不幸离世。作为家里独女,她不仅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更无法及时为母亲料理后事。在此期间,她忍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坚持执行隔离任务。目前按隔离时限规定,常燕还需隔离2天才能下船。

常燕望向江岸万家灯火:妈妈,愿来世我再作您的女儿。

 

抗疫一线的医生“夫妻档”

在湖北省枝江市的抗疫一线,有很多的医生“夫妻档”,他们志同道合, 互相鼓励,堪称抗疫一线的“比翼鸟”。

“从腊月二十九开始,我和爱人就一直在抗疫一线工作。”1月31日,刚从隔离病区查房出来的袁静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一周时间。袁静是枝江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1月23日,因发热疑似病人剧增,院里决定暂时关闭内分泌科,科室23名医护人员全部到新成立的感染应急一病区收治病人。经过培训,1月26日,新病区开科,袁静的工作变成了接诊疑似病例。“第一天晚上,就住进来八九个病人,我们几个医生6小时一换班,持续奋战了48个小时。” 虽然累,但袁静说,这个时候,医护人员就应该冲在一线,治病救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袁静的丈夫是枝江市疾控中心的检验技师,每天负责收集患者标本运送到宜昌市疾控中心。两个人身处不同岗位,目标就是一个——早日战胜疫情。“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俩没怎么见面,因为倒班,电话也很少打,每天就是在微信里互报平安,互相鼓励。”袁静说。女儿正上高一,但爸爸妈妈没有时间照顾, 就住在爷爷奶奶家里。“比起那些家不在枝江的同事来说,我们还算幸运,至少孩子可以吃上热饭。”

同样,在枝江市安福寺镇中心卫生院,也有一对这样的夫妻。丈夫杜超元是医生,妻子陈翀是卫生院的护士。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杜超元放弃休假,主动承担起镇中心卫生院发热门诊的医疗救治工作。自腊月三十卫生院开设发热门诊以来,他24小时坚守在发热门诊,没有一天回过家。

看到丈夫在一线忙碌,妻子陈翀在家坐不住了。她顾不上7岁的儿子和2岁的女儿,毅然跟随丈夫来到疫情防控一线。每天吃饭的空档,夫妻就跟两个孩子视频一会儿。陈翀的父亲是一名退休老医生,身患癌症的他也是陈翀的牵挂。但深明大义的父亲说:“这没什么,我为女儿感到骄傲,比起我,还有更多人需要她的帮助。”

“我自愿申请加入新型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竭尽所能、不辱使命!”1月22 日,枝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曹金强郑重地在请战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转身奔赴发热门诊,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交班。

曹金强的妻子缪晓兰也是枝江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技师,随着疫情的发展, 她也被抽调到了医院指挥部工作,两个人都在为防控疫情奋战。“原本准备过年时将母亲从百里洲接过来团个年,但赶上疫情防控,我们都要加班,一家人没能吃上一顿团年饭。”说这话的时候,缪晓兰神情有点黯然。

让两人放心不下的,还有正在读初一的女儿。为了赶在早上7点前到医院, 缪晓兰都会在头天晚上把女儿第二天的饭菜备好,让女儿热着吃。“虽然比不上新鲜饭菜可口,但总比顿顿吃泡面强。”疫情就是命令。1月28日下午,在发热门诊连续工作7天的曹金强再次接到医院的通知,准备1月31日进入枝江市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工作。尽管在同一家医院,两人却没法见面,只能在电话中互相打气。“明天你就要进入防控一线了,一定要做好防护,保重自己。”缪晓兰叮嘱丈夫。

 

一位村支书:“我也怕病毒,但我不带头谁还敢冲?”

有这样一群人,当别人阖家团圆的时候,他们却忙于走家串户,始终顾不上家;

有这样一群人,当别人避之不及的时候,他们却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战“疫” 一线。在萍乡就有一位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为民好支书。

“我也怕病毒,但我是村支书,我不带头谁还敢冲?”

——莲花县琴亭镇金家村党支部书记金望明

巡逻喊话,值守劝散,防疫消杀,代购代买,监测重点人员……十几天来, 莲花县琴亭镇金家村党支部书记金望明白天黑夜“连轴转”,带着47名党员志愿服务队成员,不断重复着这些工作。

然而,让人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村民小金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与湖北返乡人员同车回莲,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已经病发确诊。顿时,村内人心惶惶, 大家都离重点隔离监测人员的家远远的。没人愿意去,监测工作怎么进行?有代购代办需要怎么办?想到这些,金望明毫不犹豫走了进去。“我也怕病毒, 但我是村支书,我不带头谁还敢冲?”说这些话的时候,金望明的声音已经沙哑,神情却很坚定。

在开始密切接触重点隔离监测人员后,金望明在村里巡防,都只是远远的喊话,他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感染,但是工作不能停下,可走得近了,又有风险。“父老乡亲,疫情严重,我虽然身体状况良好,但是不排除携带病毒的可能,我不敢离大家太近。请大家不要聚集,戴好口罩,回到家里多陪陪父母孩子。”为了彻底打消后顾之忧,更好的参与到防疫工作中,他又特意叮嘱家人, 单独准备一套餐具,自己在院子里隔离吃饭,收拾出一间单独的通风房间,避免与家人的一切直接接触。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已是晚上九点。连日的阴雨,饭菜刚端到院子里没多久就凉得半透,才吃到一半,饭粒已经生硬。看着丈夫穿着简陋的雨衣,累了一天,将这冷饭冷菜大口大口地送入嘴中,金望明的妻子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好好待在家,不要让大家的付出功亏一篑。”一碗饭没几口就扒拉完了,简单的嘱咐后,金望明又急匆匆赶往了村委会。

他们平凡如尘,却巍峨如山。

他们坚守一线的身影,是百姓最好的安全屏障。

 

白衣侠侣战“疫”线,一对红心永向党

坚守岗位、集体请战、随时待命……这个春节对于岳池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吕林励和与她同在医院工作的丈夫刘海龙来说显得格外特别。

冲锋在前,白衣夫妻的最美“逆行”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作为党员的吕林励就坚决响应医院党委号召,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担当、冲锋在前、从未退缩,与该院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一道主动写下请战书,自愿加入并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她带领科室护理人员按照当前抗击疫情需要,主动学习护理新知识,研究护理规律,合理安排人员分工,有效提高感染科护理质量。

这次,她还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战友——丈夫刘海龙,去年刚考取在职研究生在家休假的他,得知疫情严峻需大量医护人员,妻子也冲在抗疫第一线时, 刘海龙毅然主动向医院领导递交了《请愿书》,“尊敬的院领导:你们好!我叫刘海龙,是妇产科的一名主治医师……我自愿加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战斗,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决定和妻子一起并肩战斗。从那刻开始,不仅岳池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的灯下有了一对逆行夫妻的忙碌身影,而抗击疫情也成为了他们这一家在这个春节最重要的事。

并肩作战,“疫”线上阵夫妻兵

从1月20日医院接收第一例留观病人开始至今,吕林励就一直奋战在抗疫的最前线,作为护士长,吕林励需要负责科室病人收治、病房布局、人员调配、用药准备以及医院感染防控等工作。

“嘟……查体温了”“这次你的体温比上次都好多了”“你还是要多喝热水”……这些看似普通的话语是吕林励的工作日常。这次疫情爆发,她所在的医院感染科成了最忙碌也是最危险的地方,这里收治了岳池全县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人、疑似病人以及部分留观病人。

与妻子不同,丈夫刘海龙作为感染科医护队伍里的“临时工”,其主要工作是每天负责接送发热病人。因此,虽然刘海龙加入了抗疫一线,夫妻俩还是聚少离多。

1月31日下午,吕林励得知丈夫马上要到一家乡镇卫生院去接一名留观病人,便在丈夫的防护服上写下了名字,写完之后,吕林励还特意画了一颗爱心。

正准备出发时,刘海龙叫住了她,“小吕,你自己多注意……”“哎,没得事, 你放心!”几句简短又温暖的告别后,刘海龙坐上了救护车,看见丈夫的车离开,吕林励的眼泪已经湿了眼眶。

“上班还是很少见面,正常上班一般我在出车,她在病房里。相比自己, 她每天离病人距离更近、更危险,或多或少有些担心,但是她的行动感染了我, 我已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个时候如果都不挺身而出,那还有谁会站出来呢?”刘海龙说。

殷殷嘱托,期盼胜利早团聚

吕林励和刘海龙有一个6岁的女儿和一个2岁的儿子,这十多天不在家的日子里,夫妻俩除了工作,最挂念的还是两个孩子。工作间隙一与孩子视频通话, 听见孩子的声音,吕林励就会忍不住流下眼泪。而面对离别和思念,除了丈夫还有一个人也在背后鼓励和支持着她,那就是她的党员父亲。

吕林励的父亲吕培生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从1月18日开始,吕林励就把孩子们托付给父母,与刘海龙双双坚守一线。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老父亲对吕林励刘海龙夫妻俩讲到,“幺儿,你是科室的领头人,应做好表率,带领大家打好这次防疫阻击战,确保人民健康安全……要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与疫情做斗争。”“儿子你读研休假回来顾不上休息就主动请战,去一线抗击疫情,好样的……”“你们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我们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加油,早日打赢防疫阻击战,健康安全归来。”吕林励说,“父亲给我发的短信、微信,教导我一定要以身作则、冲到前面,这不仅是父亲对我们的殷殷嘱托,也是一位老党员对我们这些年轻党员的精神传承。”

听到女儿、儿子的声音吕林励忍不住擦拭眼角泪水

谈起疫情结束后,最想做什么,吕林励说,“希望好好睡一觉,陪下家人。” 刘海龙说,“希望陪我的家人在一起,大家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年饭。”

 

他永远“定格”在了防疫一线

记旬邑县湫坡头镇卫生院公卫科科长张建华

2月9日,正月十六,旬邑县湫坡头镇西洼村荒郊野外,刚出现的新坟塚上, 一幅耀眼的花圈在仍然刺骨的寒风中摇曳着,上面用工整的隶书写着“沉痛悼念我们的好同事张建华同志”落款为旬邑县湫坡头镇卫生院全体同志。

这天他走了

时间追溯到2月3日,这一天,张建华和往常一样,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他在机关灶上喝了一碗稀饭,吃了一个菜夹馍,便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他

驾驶车辆和科室工作人员到所辖的散集、看花宫、坪坊等7个村12个检查点发放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核心信息宣传册,至11:30,1200余份宣传册按时全部发到各村监测点值班人员手中。随后在医院配制消毒液,好在单位下班期间给镇上各站所进行统一消毒。

接着他驾驶车辆行至镇财政所门口,随行人员下车刚打开财政所院门,就听见车喇叭不停的响起,只见张建华趴在方向盘上已昏迷过去。经过一天多的全力抢救,2月5日,张建华还是走了,他连一句话也没有来得及给家人、同事说,就这样带着不尽的留恋和遗憾走了。而陪伴他多年的救护车上他那刚脱下的喷洒防护服是那样的令人伤心、不舍……

连续工作26天……

这一次上班,张建华连续工作了26天。1月8日,他从陕西中医附属医院住院回到单位,而在他的请假条上赫然写着2019年12月26日—2020年1月9日的病假。当院长问他为何提前出院时,建华只是笑了笑说,病好的差不多了,住着也是白花钱。事实上,院长和同事都知道是他舍不下自己的那份工作,离不开自己多年奋斗的岗位。这次住院回来,尽管医院领导一再嘱咐:“你的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尽量不安排重活。”他主动要求春节假期值班,他说:“我请了两周假,同事们替我做了许多事情,再加之我是本镇人,我值班最方便。”他马不停蹄干着公共防疫的每一件事情,把守着新冠肺炎传染的每一个关口。

在疫情肆虐、全民防疫之时,他毅然请命:“我从2003年非典防疫过来, 我有经验;我身体我知道,我行!”他第一时间在全镇做了疫情知识宣传,落实了防护措施,及时对全镇的外来人口及存在风险上报县卫健局。

整整26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他的朋友圈天天宣传着最新的疫情快讯,记录

了他的工作痕迹,常常被刷屏、转载,从未间断,也为人们战胜疫情注入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永远挂不起的灯笼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再有两个月,张建华就整整

50岁了。“这一次,腊月二十三到现在就回了3次家,大年三十晚上他也在单位值班,只是视频和我、我妈、孙子说了说话。还说,等忙完后再带我妈去县医院查查身体看看病。前一天晚上接对门我村村医去检查点时,回家转了一圈, 给我妈和孙子发了200元压岁钱就走了……”妻子一边抽泣一边喃喃地说叨着。在给妻子的微信里有这样一段话,“除夕没有和你们一起过年,正月十五, 你给咱买个大灯笼,挂到门口,让妈心里也高兴点。再给孙子买个电灯笼,我一定回来陪你过十五。”佳节已到,人归何处?阴阳两隔难断肠。“我曾多次劝说让休假休息,可他总是说‘非常时期,工作太忙,等忙过了这段时间’, 没想到这成了最后的……”“如今回忆起爸爸,他大年三十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个信息:今天就是三十了,感谢一年之中帮过我的人!不管是滴水之恩,还是举手之劳,都铭记于心!这仿佛就是爸爸对自己的人生总结,也是对帮助过他的人的感激。”他的儿子望着父亲的遗像自言自语着。

 

******员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面对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惠州机场安检员们无惧挑战,坚守在空防安全的一线岗位,他们主动作为,争当先锋,拥有8年党龄的王翅峰便是其中一员。

做实做细,把好安检防疫线

“我不想脱外套,我不知道你们的检查工具是否卫生。”安检通道上,一名前往北京的旅客通过安全门后,不接受脱除外套检查。

“女士您好!我们的安检通道每天都进行清洁消毒,检查工具每次轮岗前都进行消毒,手套、口罩等也及时进行更换,请您放心。”王翅峰耐心地与该名旅客沟通解释着,最终获得旅客的理解,按程序完成了所有检查程序。

疫情防控开展以来,安全检查工作量大增,部分旅客对此不太理解,甚至不配合。为此,王翅峰总是一方面耐心与旅客沟通,另一方面将防疫工作落实落细。他说:“只有把我们的检查区域和检查工具做到卫生安全了,才能保障旅客出行安全。我是党员,要带头落实落细防疫工作”。

作为一名副分队长,每天上岗前他都带头并督促队里同事做到“四要”: 即要量体温、戴口罩、勤洗手,要对执勤区域清洁消毒,要及时更换检查手套和口罩,要严格落实各项检查步骤。

此外,他还将从护士妻子那里学到的防护方法做成课程,给大家开展防护培训,切实把好安检防疫线。

“她守护病人,我守护旅客”,我们是“战疫”夫妻档

根据勤务安排,原本今年的除夕,王翅峰和妻子都难得轮到休息,父亲也从湖南老家赶到惠州陪两个小孙子,可以吃上一顿久违的团圆饭,共聚天伦。

然而,1月23日(年廿九)妻子的一通电话把这个美好的愿望打破了,“今夜医护人员全部留守医院,我被抽调到发热门诊,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回家。” 电话这头,王翅峰虽然有不舍、有担忧、有焦虑,但他还是鼓励妻子说:“单位有需要,就先保障好病人,家里有我和爸看着,你不用担心”,他知道,这种关键时刻,发热门诊是重点病区,需要舍小家,才能保护大家。

自从那天后,妻子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至今未曾回过家,为鼓励妻子,他每天通过视频为妻子加油打气,录制两个儿子的视频,为妻子提供精神“食粮”。

休息时间,他拿起手机打开一张妻子穿着防护服的照片笑着和同事们说:

“看,我妻子在前线守护病人,我在蓝天底下守护旅客,我们是‘战疫’夫妻档”。

父爱如山,父亲教诲铭记于心

自己坚持上岗,妻子在抗疫第一线,家里5岁和2岁的儿子就只能交给老父亲照顾了。

年初七那天,父亲肾结石发作,疼痛难受,但父亲坚持不去医院治疗,并且安慰他说:“现在儿媳妇不在,如果你带我去医院,万一有个什么特殊情况, 就会影响你上班。你一退伍就来到惠州机场,这些年,单位栽培你,让你快速成长,你又是党员,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能给单位添麻烦。我是‘老石民’了, 这点疼痛不碍事。”

拗不过父亲,他只好去药店给父亲买了止痛药。对于父亲,他充满了亏欠和愧疚,多想请假照顾他,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铭记父亲教诲,作为一名党员,在困难时期,必须挺身而出,坚持奋战在空防安全一线。

队里的同事都知道他家里的情况,几名开机员商量着在夜晚航班较少时, 在人手足够的情况下,让他先走,可每次他都说:“我是党员,让有需要的同事先走”。

王翅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员的初心与使命,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后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扬新时代民航人的奉献精神,时刻彰显着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推荐访问:先进典型 疫情 汇编 疫情先进典型文章汇编(三) 疫情期间的先进典型案例 疫情优秀新闻案例

版权所有:睿智文秘网 2009-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睿智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睿智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辽ICP备09028679号-1